社論》濫訴寒蟬效應掩蓋消費者受害真相 信義房屋應以自律取代訴訟恫嚇 才能落實居住正義

  •  2025-10-07

社論》濫訴寒蟬效應掩蓋消費者受害真相 信義房屋應以自律取代訴訟恫嚇 才能落實居住正義 3

CNEWS匯流新聞網編輯部

近年來,「居住正義」成為社會輿論的核心議題。購屋者不僅背負沉重房貸,更必須面對不對等的資訊落差與複雜的交易流程。在此過程中,消費者時常因黑心仲介的不實承諾或資訊隱匿而受害,卻苦於缺乏足夠的管道向社會發聲。更令人憂心的是,當媒體嘗試揭露這些案例,卻可能面臨業者的「法律訴訟壓力」,形成寒蟬效應。

近期一件判決,恰好揭開了這樣的結構性問題。信義房屋因不滿媒體好房網報導涉及「詐騙、勾結投機客、黑心」等內容,向法院提告,並要求下架文章與影片,甚至進一步要求禁止購買「信義房屋」等關鍵字廣告。信義房屋一審獲部分勝訴,但在二審卻大逆轉,信義房屋要求的六百萬元賠償金額遭駁回,且多數報導不需下架,法院已清楚表達,多數報導並未逾越新聞自由的界線。

此外,信義房屋也對《CNEWS匯流新聞網》提出多起訴訟。然而,根據司法判決結果,雙方歷經多年纏訟,匯流新聞網目前已取得 12次全部勝訴判決,勝率超過9成。法院判決內容也指出,匯流新聞網長期秉持查證原則、恪守新聞專業,並無所謂「故意不實報導」的情形

然而,這些案件更大的意義不在勝敗,而在於凸顯「濫訴」問題。當信義房屋以數百萬元求償金額壓迫媒體,無論結果如何,過程中已讓媒體因承受龐大的訴訟風險與壓力而自我限制。久而久之,社會大眾難以再從新聞中看見真實的購屋糾紛,消費者的受害經驗也被迫噤聲。這正是典型的「濫訴」所製造的寒蟬效應。

訴訟本是合法權利,但權利若被濫用,將侵蝕民主社會最基礎的言論自由。居住正義不應只仰賴法院最終的判決救濟,而應落實於房仲業者的誠信與自律。若企業真以「消費者為中心」,就應勇於面對批評、改善制度,而非動輒以訴訟恫嚇。

房仲業者若要獲得社會信任必須明白,真正的商譽來自誠實交易與保障購屋者權益,而非僅僅來自抽象的法院判決文字。大型房仲業者既然自詡為產業領導品牌,就更應該正視消費者的真實心聲,而非透過訴訟手段企圖壓制媒體。唯有誠實面對問題、改善制度,才能贏得社會信賴。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滿北檢稱「混淆視聽」 陳智菡提3質疑要求公開調查局北機站報告

市府持續加碼教育投資 邱臣遠:確保實現高虹安「新竹好學」願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