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著≠睡得好! 符合「這四點」才叫良好睡眠品質

  •  2024-03-23

睡得著≠睡得好! 符合「這四點」才叫良好睡眠品質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睡眠障礙是現代人普遍常見的困擾,但睡得著就等於睡得好嗎?那可不一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護部經理、護理師王松惠提醒,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定義,良好的睡眠品質應該包含以下四點:「睡眠時長至少7小時以上」、「躺下後30分鐘內要進入睡眠」、「夜間起來不超過一次,每次不超過5分鐘」以及「起床後不會感到疲憊」。

好的睡眠除了與情緒、專注力息息相關外,更深深影響著身體健康,現代醫學已發現,睡不好除了與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之外,更可能與慢性病的發生有關。

王松惠說,一個睡眠周期包含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快速動眼期(REM)四個時期,在人體睡覺時,睡眠周期會不斷循環形成睡眠迴圈,身體從清醒進到淺睡期再進到熟睡期,於熟睡期時進行身體機能的調整,如調整生長因子、荷爾蒙的分泌,以及腦部的排毒,確保腦組織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質的補充,最後進入快速動眼期(REM)進行腦部的記憶重整,蓄積第二天活動的能量。

總是睡不好?小心慢性病、阿茲海默上身。王松惠警告,睡眠時間、品質若不好,會導致應於睡眠迴圈中完成的機能調整、排毒等功能沒有充足時間可以執行,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阿茲海默症、三高等慢性病的產生。

王松惠指出,儘管已有嚴謹定義,但臨床觀察,仍有不少人判斷自己睡得好或不好,都是以「感覺」來判斷,起床覺得累了、或是常常中斷睡眠,就覺得睡不好,其實,除了透過以上四點來判斷之外,睡得好不好,還可以客觀量測。

王松惠說,民眾若有睡眠困擾,可以到醫院的睡眠中心接受睡眠檢查,透過多項的生理檢查,找出自己有沒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怕麻煩者,現在也有可在家自行檢測的儀器,只要透過貼附於胸口的偵測器以及夾在手指上的血氧機,即可同時檢測入睡所需時間、睡眠總時長、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可能,更可評估睡眠迴圈的時長、分析睡眠體位對血氧的影響等睡眠指數,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能更客觀檢視睡眠品質,抓出風險因子。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認與衛福部有共識 iWIN爭議未完!動漫、創作者3/27續爭「排除納管」

「免費流感疫苗」北市率先打光光了! 疾管署:全台僅剩2萬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