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天眼」!防院內感染 國衛院首創免監視器、藍芽追蹤醫護洗手沒

  •  2025-07-14

真「天眼」!防院內感染 國衛院首創免監視器、藍芽追蹤醫護洗手沒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般人眼中「洗手」這件小事,對醫護人員而言,卻是攸關院內感染的大事,國衛院今(14)日發表最新與衛福部桃園醫院合作的成果,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AI物聯網監測系統,讓醫護人員配戴上「藍芽追蹤器」,就能精準得知醫護人員在進入病房前後,是否有落實洗手、消毒,準確率達7成2,讓在與時間賽跑的繁忙醫療現場,能做到不干擾醫護人員的即時追蹤。

國際統計,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AI)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但其中約有20%至70%是可預防的,主要與不良的手部衛生習慣有關。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廖倫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手部衛生指引》指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醫療問題,可能造成病情惡化、延長住院時間、提高失能率及死亡率,不但增加人員及醫療系統的經濟負擔,也是許多病人預後復原不良的根本原因。

廖倫德說,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醫護人員的手部保持乾淨、衛生是最簡單有效的防範措施,然而全球醫療機構的手部衛生遵從率,中位數大約只有40%,直接觀察醫護人員的洗手行為雖可提升手部衛生的遵從性,但卻會消耗大量人力及時間。

為此,研究團隊聯手開發提升手部衛生遵從率的整合性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偵測濕洗手與乾洗手的行為,並將自動計算的遵從率及正確率轉為視覺化介面,即時追蹤醫護人員手部衛生行為,幫助院所進行相關管理。

研究團隊指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在加護病房特別常見,根據歐洲的調查研究,約有19.2%的加護病房病人及50%的住院新生兒至少經歷過一次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然而在繁忙的醫療現場,直接觀測醫護人員的洗手行為是不符效益的作法,人為監視需要訓練專業人力,又無法24小時無間斷執行,受監視的人員也會受霍桑效應的影響改變行為模式,干擾醫護人員進行醫療行為。

研究團隊說,為了避免干擾醫護人員工作流程,研究團隊採用物聯網技術開發手部衛生監測系統,將世界衛生組織的洗手五時機簡化為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後、及離開病房前,利用被動式感測技術:藍牙訊號進行人員定位、壓力感測器與超音波感測器量測洗手時間,人員僅須配戴藍牙追蹤器,降低對醫療作業流程的干擾,偵測資料利用無線網路上傳到雲端資料庫,並將分析結果即時視覺化回報。

研究團隊指出,新系統在成人加護病房的臨床實際應用中,對洗手行為的偵測可達到72%的準確率。且未使用攝影機監控,不會造成隱私侵害的問題。

照片來源:國衛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韓國爆240例瘧疾高峰! 羅一鈞曝「4危險區」行前評估預防投藥

觸發「冷氣病」疲累、頭暈痛 中醫簡單「一飲料」有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