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2週當感冒 20歲男大生「臉發白」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  2025-11-26

發燒2週當感冒 20歲男大生「臉發白」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族群,但國內臨床觀察,年輕、中壯年病人也不少,容易隱忍症狀,導致病情快速惡化。門診就有一名20歲男大學生,陽光健壯、平常很少感冒的他,暑假反覆發燒2週,並出現臉色蒼白,母親驚覺不對勁帶至醫院,才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提醒,血癌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認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血癌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及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成年人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較為常見,統計顯示,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病患。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見四大症狀包括:「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一旦出現上述四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可至醫院進行血液及骨髓檢查確認是否罹病。

馮盈勳舉該名男大生為例,由於主要進行造血的骨髓發生病變、染色體異常,不僅白血球不足導致免疫力低下,出現發燒的症狀,正常紅血球數量也減少,因而臉色蒼白、容易疲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蕭惠樺也曾收治一位35歲女性上班族,因一個月持續骨頭痠痛,先被當作關節痠痛治療,後來抽血檢查發現血液異常,才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現骨頭疼痛是因為癌細胞於骨髓內增生所致,卻被誤認為是常見的腰痛、關節痛。

蕭惠樺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多種創新治療藥物,進入精準治療時代。除了年紀較輕、身體條件相對較佳的中壯齡病患有機會透過治療延長存活期;針對復發率高或難治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目前也已有三款標靶藥物獲得健保給付,延長平均存活期。

蕭惠樺提醒,除了常見四大症狀外,也有病人出現胃口不佳、體重下降;或是出現血尿、血便,誤以為是泌尿道發炎、胃腸發炎或惡性腫瘤等疾病。只要有疑似症狀就盡快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導致器官衰竭。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姜至剛爆蘇丹紅吹哨者身份 立委嚇壞:夭壽!查案竟靠託夢的

毒化粧品「破口」食藥署放的? 姜至剛:二週內化粧品全登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