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問題多廚餘日逾1公噸 林月琴推專法籲傾聽學生意見

  •  2025-04-10

營養午餐問題多廚餘日逾1公噸 林月琴推專法籲傾聽學生意見 1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全台超過2百萬學生在學校用餐,根據統計,每天產生的廚餘達一公噸。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今(10)日舉行記者會指出,關鍵在於學生的意見有無被聽見,且學校的營養午餐委員會未必會納入學生意見;學生則分享經驗,包含菜色單一、肉類少、品質問題等。

林月琴表示,教育部雖然已經在105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午餐供應會組織及運作要點」要求應有學生代表的參與,但是近十年來各縣市政府與學校落實狀況不一,甚至缺乏具體規範。即便辦理,學生反應意見,校方常流於形式,沒有回應與後續追蹤;再加上會議資料艱澀、流程不友善,導致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實質參與門檻非常高。

營養午餐問題多廚餘日逾1公噸 林月琴推專法籲傾聽學生意見 17

「《兒童權利公約》已是我國法律,學生參與權不只是『參考看看』,而是法律所保障的權利。」林月琴指出,政府應該提供支持系統與友善的溝通環境,幫助學生理解政策、安心表達,並且獲得具體回應。

自從108年監察院糾正教育部未落實學校供餐管理缺失以來,社會各界已多次呼籲強化學校供餐的食品安全與營養標準,並補足專業營養與供餐人力。記者會訴求儘速制定《學校供餐及飲食教育法》,以統一制度與標準,並制度化學生參與機制,真正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

林月琴進一步表示,她將在立法中推動幾個目標,包含中央、地方、學生的工餐會議都要制度化納入學生席次跟意見回饋機制;給學生的會議資料要簡明易懂、流程要友善;教育部應定期調查學生飲食狀況跟意見回饋。

營養午餐問題多廚餘日逾1公噸 林月琴推專法籲傾聽學生意見 19

桃園建國國中學生蕭鈺儒表示,學校有營養午餐委員會,但坦白說,身為學生,他們很少有接觸的機會,甚至不了解實際狀況,如果能讓學生也參與意見回饋,相信可以更貼近需求,也能幫助午餐變成更好吃、健康。

台北復興高中學生余珮君也分享經驗,包含菜色單一,只有青江菜、高麗菜;肉類少,只有青菜炒肉絲、肉燥飯或滷肉飯;品質問題,保溫措施沒做好的話,吃到的會是冷掉的飯;水果有發霉、長蟲等問題;曾經有人在營養午餐吃到全熟蟑螂,最後的補償卻是吃pizza。

林月琴強調,她希望能打破學生長期被排除在政策討論之外的現況,透過實際傾聽學生對學校餐食的觀察與建議,讓供餐政策不再是「替學生決定」,而是「和學生一起決定」。

照片來源: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美重稅掀全球重整 陳亭妃建議:佈局搶占中國退場後的市場

赴行政院會反映業界憂慮 侯友宜:關鍵90天爭取產業轉圜空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