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爆!高溫燈號又來了 6類人最易熱傷害必懂「消暑三字訣」

  •  2023-05-26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燈溫又來了!今(26)日爆熱,中央氣象局也發出高溫資訊,強調天氣晴朗炎熱,中午前後花蓮縣縱谷為黃色燈號,請民眾注意。這種天氣最怕熱傷害送醫,國健署就提供預防熱傷害的三字訣「涼、補、心」,民眾得快學會從衣著跟補水等小處下手。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天氣逐漸炎熱,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暴露於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到炎熱、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抽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面臨死亡的風險,或釀成意外事故死傷。

面對高溫,羅素英建議,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另外,熱傷害有6大高風險族群: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一定要減少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

國健署提供預防熱傷害三字訣「涼、補、心」:

一、保持「涼」爽:
(1)衣著: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戶外工作者,可使用個人防護用具。
(2)避免陽光直射:在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生更多的熱;在車內,勿將幼童及寵物單獨留在車內 。
(3)加強散熱:增加環境空氣流通,或以灑水降溫、加強通風設施及採用空氣調節器。
(4)適當休息場所: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適當空調的地方;雇主應提供戶外工作者適當休息場所,避免暴露在高溫或陽光直射的環境中,以降低熱傷害的發生。

二、「補」充分水分:
(1)定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保持每天喝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另外可依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但患有疾病或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則不包括在上述的飲水建議量。
(2)補充電解質:若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活動或工作者,身體勢必流失大量的水分,同時體內的電解質也跟著流失,這時候就須適度補充含有電解質(鹽分)的液體,避免脫水、熱痙攣、無力、頭暈、抽筋等狀況;另,有鹽分攝取限制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
(3)避免亂補充:勿選擇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三、提高警覺「心」:
(1)留心氣象預報:留意氣象局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
(2)注意身心狀況: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請儘快休息並補充水分。
(3)緊急送醫治療: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4)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雇主應安排預防熱傷害相關課程,使戶外工作者認識熱傷害的症狀,若發現同事間,出現熱傷害等現象,可以適時的協助,並強化預防熱傷害的發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新一代俠醫」捍衛食安 顏宗海成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首位醫師得主

反覆腹痛一年只當腸胃炎 男子不知惹上「大魔王」腸子已爛在裡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