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速照相太多遭批國恥 林月琴、林楚茵揭罰鍰流向「驚人發現」

  •  2025-11-25

測速照相太多遭批國恥 林月琴、林楚茵揭罰鍰流向「驚人發現」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藝人陳為民感嘆台灣測速照相太多、甚至形容為「國恥」引發熱議,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今(24)日指出,真正的問題並非測速相機本身,而是地方政府掌握大量罰鍰收入卻未被有效監督,「罰鍰變小金庫」,導致測速照相無上限擴張,形成惡性循環。

林月琴說明,以一張1000元的交通罰單為例,750元直接進入地方政府、290元進入執法機關,中央僅拿到10元。而交通部雖然訂有罰鍰分配方向,但僅規範「優先支應項目」,並未明確要求各項目使用比例,導致地方政府對罰鍰用途擁有高度自主權,也進而影響測速照相與科技執法的設置位置與量體。

林月琴直指,若地方政府未將罰鍰用於改善道路環境、標誌標線優化與交通安全提升,而只是一味增加測速設備,就會陷入「更多罰單、更多測速、更多收入、更多測速」惡性循環,交通事故卻未必降低。

林月琴表示,去年她已在立院質詢要求交通部修法,明訂罰鍰收入必須增加「道路環境改善」比例,交通部也已採納並預告法案,未來將要求地方政府把罰鍰真正用在提升交通安全、改善道路友善度,而非作為隱性財源。

林月琴強調,「改善道路環境、友善標線標誌、提升交通安全並兼顧通勤效率,才是合理使用罰鍰的方法。」而不是以增加收入為目的,不斷新增測速照相讓民眾成為罰單提款機。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也強調,交通罰鍰並非進中央,而是有高達 75% 歸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掌握龐大財源卻讓中央背「國恥」黑鍋,根本是責任錯置。她也引用《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指出,目前罰鍰分配比例為,「地方政府75%、處罰機關24%、中央國庫1%」。

林楚茵表示,去年單是交通罰鍰收入,台北市就達28.96億元、台中市達28.97億元;而新北市則是全台「測速照相密度最高」的縣市。法規雖要求至少12%罰鍰用於交通安全改善,但其餘88%由地方政府完全自主運用。

林楚茵質疑,藍營縣市首長如蔣萬安、盧秀燕一邊喊窮、一邊大幅增加科技執法,卻坐擁龐大罰鍰收入,令人不禁要問:「這些錢到底有沒有真實用在改善交通?」

照片來源:林月琴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營推放寬中配參政 陳培瑜批:替特定群體量身打造

考察亞灣視察AI產業進駐 賴瑞隆轟藍白惡法讓高雄倒退10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