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一個月災民創傷壓力才開始! 夫妻倆不敢閉眼「輪流守夜…」

  •  2025-10-29

水退一個月災民創傷壓力才開始! 夫妻倆不敢閉眼「輪流守夜...」 1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雖然洪水已經退去超過一個月,街道泥濘清除了,但災民心裡的創傷卻還在,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啟動身心關懷,為災民送藥、諮商,就發現仍有人擔心睡得太沉,不敢吃安眠藥;還有名陳媽媽直呼「半夜根本睡不著,只能跟老公一人睡上半夜,一人睡下半夜,輪流顧著那片黑暗。」

陳媽媽回想那一夜的洪流,聲音仍在顫抖。她的先生身為鄰長,當晚忙著疏散居民,她自己則騎著電動車逃命,一路被水追趕,雖然命保住了,但家當全被沖走,連水表、門窗都不見蹤影,災後靠志工臨時接水管、用厚紙板糊住破牆,夜裡風聲灌進屋,讓她一直不敢熟睡,「我真的沒遇過這麼恐怖的事,想到就哭。」

另一位曾媽媽恐懼同樣沒散去,災後「晚上閉上眼,就看到水衝下來」,每晚都會被惡夢驚醒,雖然拿過安眠藥,但村長提醒「山上堰塞湖還沒消,晚上不要睡太熟」之下,她不敢吃藥,三餐也失了滋味,常常只是白飯拌剝皮辣椒果腹,儘管也知道這樣不行,可是沒胃口,也沒心情吃。

門諾醫院壽豐分院精神醫學系主任鍾德表示,這些症狀都是急性創傷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有的人以為時間能讓傷口結痂,但若創傷一直反覆出現在腦海,就像一個藏在心裡的膿瘍,不處理終究會惡化。

鍾德指出,這次災後,許多災民雖生活恢復表面秩序,但心靈創口仍在滲血。門諾醫院因此啟動「災後身心關懷行動」,結合花蓮縣心衛中心,鎖定光復鄉大馬與大平兩村,進行災後心理評估、家戶訪視與送藥服務,團隊事先透過社工篩選出情緒壓力「溫度偏高」的個案,主動登門關懷。

在重建家園的同時,希望也能修復他們心裡那座倒塌的房子。鍾德形容,災民在洪水過後仍有強烈的「再現經驗」,夜裡耳邊總似有水聲、閉眼就看見泥流畫面,這些都是身體記憶未被釋放的證據,有些人以為撐著撐著,傷痛就會不見,但有時心裡的創傷不像皮膚的外傷,外面結痂了,內裡就會自己痊癒。承認受傷不是脆弱,而是重新開始的第一步。

鍾德提醒,災後的心理修復如同重建工程,需要三項基石:規律飲食、充足睡眠、適當運動。當身體慢慢回到節奏,生活的作息與日常安排也會重新上軌道。同時,他強調災民不要獨自承受,多與家人、朋友或熟悉的人互動、分享,也是心靈重建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來源。且若持續有失眠、焦慮、憂鬱等情緒症狀,仍需找尋專業醫療協助。

照片來源:門諾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懷孕走路不穩、頭暈竟是癌侵腦! 國小師幸運挺過2次乳癌

「羅一鈞接班人」是他! 林明誠成首位非醫師疾管署副署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