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情緒低落=產後憂鬱? 5至8成媽媽失眠、焦慮原因其實是它

  •  2023-09-01

懷孕情緒低落=產後憂鬱? 5至8成媽媽失眠、焦慮原因其實是它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手媽媽迎接小生命,挑戰格外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月屏提醒,產後婦女雌激素下降,使得5到8成的婦女出現失眠、焦慮或輕微情緒低落,和嚴重憂鬱症不同的是,仍保有對正向事物的快樂感受,在逐漸適應小孩作息且具有良好支持系統後,通常可以在10天內緩解,要注意的是,若低落情緒持續兩週以上,就要小心是產後憂鬱症。

懷孕過程,每一關卡都對孕婦有不同挑戰,像是懷孕前三個月,有5到8成的孕婦會孕吐、容易感到疲倦、擔心胚胎是否著床成功;到了懷孕中期,雖然孕吐緩解,但體重漸漸上升,行動不便且疲憊感也十分強烈,甚至不知如何選擇自費產檢,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都是無形壓力。

林月屏說,辛苦熬過十個月,終於等到「卸貨」的日子,但生理、心理的變化,還是會讓有些新手媽媽出現情緒不穩定,可能因素有創傷性的生產、生產後荷爾蒙急遽變化、缺乏支持、無法有充足的睡眠等等,還會面臨像是選擇配方奶還是母乳,要怎麼照顧高需求的寶寶,伴侶關係是否改變,怎麼平衡親友們的「建議」,常常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

產後憂鬱症的患者,林月屏指出,常會莫名掉淚、強烈的無法照顧好寶寶的罪惡感,在寶寶周圍感到很焦慮不安,或是深信自己是「壞媽媽」,嚴重個案會甚至合併有傷害自己或傷害寶寶的念頭,這時建議應就醫。更嚴重者,若有妄想或是幻聽,增加殺嬰風險,更是精神科急症,需要立刻就醫,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林月屏強調,治療產後憂鬱症,針對輕到中度的個案,以認知行為治療及人際心理治療為主,中重度的個案則會建議服用抗憂鬱劑,像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劑、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或威克倦等藥物,擔心藥物副作用或難治型的個案會建議電氣痙攣治療,如果擔心藥物造成寶寶畸胎或未來生長發育,或有哺乳的考量,可以考慮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重要的是,從懷孕期間到產後,如果有相關的症狀,隨時都可以介入治療。

林月屏建議,親友們也要學會辨認憂鬱相關症狀;再來就是傾聽她們的擔憂,給予適當回應;然後是有效的支持她,主動提出幫忙家務或是幫忙照看寶寶一到兩小時,讓她們可以休息片刻,出門放風一下;最後一步是介入,一旦觀察到明顯憂鬱症狀,主動提供就醫資訊,陪伴她看診,如果因為寶寶無法前往,盡力說服她必需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寶寶。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男「一陣陣噴鼻血」三個禮拜 醫扮柯南!翻遍鼻腔拉出4公分大水蛭

幼兒園餵藥烏龍不再發生 快8倍!長庚開發30分鐘「驗毒快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