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媽媽當心!染腸病毒2週內生產 寶寶「發病快又嚴重」

  •  2025-04-19

懷孕媽媽當心!染腸病毒2週內生產 寶寶「發病快又嚴重」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媽媽要當心!張小姐在懷孕36週又4天時發燒,隔日剖腹產下男寶寶,沒想到寶寶出生第四天卻在嬰兒室發生兩次唇色發紺,抽血檢查又發現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肝功能異常,且隨後出現發燒及活力下降,最後確診為新生兒伊科11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一口氣出現敗血症、瀰漫性血管內血液凝固障礙以及肝功能異常、心肌炎等併發症。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吳秉昇表示,住院期間,該名新生兒除了反覆發紺、黃疸、皮膚斑駁及發燒外,還出現敗血症、瀰漫性血管內血液凝固障礙以及肝功能異常、心肌炎等併發症,所幸,兒科團隊及早給予免疫球蛋白和支持性療法穩定病情,一週後,順利平安出院。

腸病毒是台灣家長聞之色變的常見傳染病之一,病毒分類多達數十種,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有不同,好發於夏秋之際。

吳秉昇說,通常會感染新生兒的腸病毒為伊科病毒和克沙奇B型病毒兩大類,傳染途徑包括生產前感染、週產期感染以及產後感染三種。一般而言,媽媽在生產前感染,病毒會隨著血液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感染兩週後,母體產生的腸病毒抗體亦會進入胎兒體內產生保護力;但若是母親感染兩週內就出生的寶寶體內就只有腸病毒而無抗體,會很快發病且病情嚴重。

而週產期感染是指生產過程中接觸到母體帶有腸病毒的血液及糞便,因而感染發病,這也是最常見的新生兒腸病毒感染途徑;產後感染則是在托嬰的機構與其他孩子的水平傳染,或返家後被其他家人傳染所致。

吳秉昇表示,伊科11型病毒感染新生兒引發腸病毒的重症率相當高,重症死亡率也高達2至5成。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的特色是病毒性敗血症導致全身器官均受影響,尤其是猛爆性肝炎、心肌炎、腦炎、凝血功能異常等全身症狀,加上沒有核准的腸病毒治療藥物,發病時病情進展相當凶猛,因此可以說是兒科醫師的夢魘。

吳秉昇提醒,腸病毒目前只有A71型有研發疫苗上市,但新生兒感染的均非A71型腸病毒,加上父母感染經常不會有手足口病、起疹子等典型症狀,而是以發燒、肋肌痛、咳嗽或腸胃道症狀表現,較難診斷,建議民眾可時時注意新聞是否有相關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尤其是遇腸病毒流行期需更加小心,托嬰機構內亦須加強洗手及環境清消等預防措施。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7旬婦反覆罹癌「肺臟切到不能再切了」 醫一招成功保命

慢性腎病易發貧血 要命數字「貧血指數每降1、死亡率上升5%」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