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馬路就焦慮… 「暴衝影片」太嚇人!成人、兒童小心不同創傷反應

  •  2025-05-20

想過馬路就焦慮... 「暴衝影片」太嚇人!成人、兒童小心不同創傷反應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三峽昨發生重大車禍,不只現場家長、學童目睹,新聞、網路更流傳不少駭人的衝撞視角影像,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今(20)日發聲提醒,此類突發事件可能對成人與兒童造成創傷反應,不論是否在場,目睹或持續接觸相關影像皆可能破壞原有的安全感與情緒穩定,應限制觀看新聞片段或網路流傳影片,減少驚嚇再現。

新北市三峽的這一起重大車禍,起因78歲老翁駕駛的車輛暴衝,撞飛多名學童與民眾,釀成3死、12人輕重傷的慘劇。因事故發生時間恰逢放學時段,包含學生與家長均直接或間接目睹事故現場,引發社會關注。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陳劭旻表示,如果是在現場的家長一定會最直接的遭受情緒的衝擊,但即使是透過電視目睹,也可能因為過度驚恐而引發創傷反應。家長可觀察孩子是否出現情緒波動、失眠、惡夢、食慾不振、身體緊繃,甚至出現「閃回」(flashback)──反覆浮現事故畫面的片段,或情緒的過度警覺 (Hyperarousal)。

由於本次事件是車禍,陳劭旻提醒,創傷反應體現在部分民眾身上可能是在過馬路、搭車等情境感到焦慮、退縮,兒童也可能出現退化行為,如哭鬧、尿床、過度依附等。

陳劭旻說,民眾如果發現自己情緒受到影響,首先可以讓自己知道有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允許自己有情緒反應。建議可以找一些方式讓自己安定身心,例如找認識的朋友抒發、做讓自己感受到放鬆的事情,或者單純的繼續維持原本的生活,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後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態。

陳劭旻強調,車禍事件由於經媒體大幅報導,民眾焦慮時可能會想要不斷滑手機看訊息,而新聞媒體可能也會重覆播放事件的片段,相當不利於讓身心回到穩定的狀態。因此,民眾最好是避免繼續觀看相關的新聞片段,如果真的在意只需要接收必要的資訊即可,不要讓自己過度曝露在衝擊畫面的新聞報導中。

諮商心理師張祐瑄指出,一般學校會依據學生狀況提供「安心減壓」輔導,如講座與團體活動,協助釋放情緒與降低衝擊。而家長也可採以下方式陪伴孩子度過情緒不安期:

主動關心情緒:可問「今天看到那個新聞有什麼感覺嗎?」但不需急於說教或強調教訓。

避免重播事故影像:限制孩子觀看新聞片段或網路流傳影片,減少驚嚇再現。

維持日常節奏:讓生活回歸規律,幫助重建預測性與安全感。

諮商心理師黃子柔提醒,孩子會觀察成人的反應來建構情緒安全,因此家長若本身也感到焦慮、悲傷、煩躁,應給自己足夠的理解與喘息空間,透過傾訴、放鬆練習、維持原有生活節奏,也讓孩子能有穩定的依靠。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78歲翁撞死3人慘劇 專家:每三年體檢換照不夠!該加道路實測

熟男「尿尿」最怕四症狀! 半數50歲男性逃不過攝護腺肥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