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一定瘦? 肥胖是病!肥胖醫學會:BMI≧27該就醫

  •  2025-07-16

少吃多動一定瘦? 肥胖是病!肥胖醫學會:BMI≧27該就醫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李衣綸/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台灣肥胖醫學會就提出警告,多數人未將「肥胖」視為疾病,認為靠自己少吃多動一定可以瘦下來,事實上,肥胖症成因複雜,包含無法單靠意志力來改變的不可控因素,民眾應正視肥胖症,只要BMI≧27,就該就診諮詢專業醫師,找出量身訂做的健康處方。

台灣肥胖醫學會今年找來藝人邰智源擔任衛教大使,拍攝最新衛教廣告,呼籲應正視肥胖症,若BMI ≧27可能是「病得不輕」,應盡速諮詢專業醫師,找出肥胖症成因,調整生活型態與搭配專業醫學診斷介入,才能遠離健康風險。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根據國健署定義,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24為過重,大於等於27則為肥胖。且除了BMI指標之外,成年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就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

為什麼好難瘦?林文元說,根據台灣肥胖醫學會2022年進行的全台肥胖認知調查結果,有9成民眾自覺最近一次減重失敗,然而正在減重中的人僅有14.7%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完全忽略體重管理中有兩大不可控因素,即無法抑制的食慾和脂肪堆積。

林文元指出,人體對飽足感的調控並非僅靠意志力,而是同時受到大腦與腸道之間訊號傳遞的影響。腸道會分泌一類荷爾蒙稱為「腸泌素」,在餐後負責向大腦傳送「飽」的訊號來抑制食慾,當腸泌素作用下降,大腦無法順利接受到飽的訊號,便有可能不小心吃太多。;其次,長期面臨壓力引發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不但會增加食慾,也可能促進內臟脂肪堆積。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高湘涵提醒,肥胖症成因複雜,荷爾蒙、壓力、基因等多種原因都可能造成肥胖,若BMI ≧27,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而隨著醫學發展,現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可幫助患者對症下藥解決身體的不可控因素,並輔助調整健康生活型態。

照片來源:台灣肥胖醫學會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女足隊被逼抽血扯到「超大咖名醫」 林口長庚發聲了!

4歲童暴走、沒耐性竟「嚴重視差」! 兒童發展篩檢抓2.5萬人異常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