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熟女走路出狀況 醫師一看「半月軟骨不見了」

  •  2025-07-30

好痛!熟女走路出狀況 醫師一看「半月軟骨不見了」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41歲的許小姐,最近幾個月,走起路來突然出狀況,開始出現疼痛的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急忙就醫,醫師經過理學檢查、核磁造影檢查發現原來許小姐前十字韌帶斷裂,而內側半月軟骨卻不見蹤跡,懷疑有可能是先前左側膝蓋外傷手術預後不佳導致碎裂,幸好經前十字韌帶重建及半月軟骨移植手術之後,平安出院,目前定期復健中。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坤輝表示,俗稱半月板的半月軟骨,是膝關節的軟骨構造,位於大腿股骨及小腿脛骨之間,膝蓋內側及外側各有一片,可以達到緩衝及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臨床統計,半月軟骨受損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外力撞擊導致破裂,常見於從事籃球、跆拳道等激烈運動者或車禍受傷者;另一種為退化性的磨損問題,常見於高齡、肥胖、從事粗重工作者。

林坤輝說,當半月軟骨受到傷害,輕則有行走不適、蹲跪困難等情形,嚴重可能因股骨與脛骨過度磨損導致骨刺,甚至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深。雖然半月板損傷約占所有膝關節損傷的20%,但需要接受移植的情況並不常見,只有其中0.5%至1%的病人最終需要接受半月軟骨移植手術。

林坤輝指出,在確認患處情形之後,會根據受傷的型態、位置、嚴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式。若破裂情形尚可修復,可運用縫合方式,保留半月軟骨的完整結構;若無法修復,則可利用關節鏡,將鬆動、碎裂嚴重的半月軟骨碎片清除,避免碎片卡在關節間導致腫脹發炎;但若是半月軟骨有明顯缺失或已經近乎全部切除,異體移植為最佳選擇,目前仍以骨骼捐贈者的半月軟骨為主。

林坤輝表示,由於是將骨骼捐贈者的半月軟骨移植至病人體內,一般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夠恢復既有彈性,因此病人在期間需要配戴護膝及使用拐杖分擔膝蓋壓力,待半年後功能接近穩定,即可嘗試輕度、輕量運動。

保護膝關節,林坤輝提醒,民眾運動前應充分拉伸、適當肌力訓練以及避免高衝擊或頻繁的碰撞運動。此外,半月軟骨雖具一定耐受性,但其受傷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因此民眾在活動時若出現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反覆腫脹等情形,應及早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與處置,避免小傷惡化為結構性傷害。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用餐碰到「塑膠做的」要小心! 研究:塑膠微粒累積在腎還傷心

沈玉琳驚傳進加護 醫曝猛爆性肝炎「三大禍首、五大徵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