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壘國手球衣下「癢痛到流湯流水…」 精準治療揮別異位性皮膚炎

  •  2025-07-16

女壘國手球衣下「癢痛到流湯流水...」 精準治療揮別異位性皮膚炎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21歲的黃小姐,曾是中華女壘隊的亞運培訓國手,擔任中心打者的她,擁有能帶動全隊士氣的長打能力,但藏在球衣之下,其實是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的難言之隱,全身從頭到腳搔癢、腫痛與流湯流水,即使流汗與日曬都會加劇症狀,但熱愛壘球的她仍不放棄,在嘗試各種治療與偏方未見改善後,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後,停藥2年都未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教授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與體質有關、反覆發作的慢性發炎疾病,正確觀念應是追求長期穩定控制,而非短期治癒。

以黃小姐為例,病灶遍及全身從頭到腳,最嚴重時甚至因為臉部腫痛,最久躲在家裡一星期不出門,直到精準治療,使用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3年後疾病維持穩定,甚至迄今已停藥2年未見復發。

不想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得先破除流言!朱家瑜指出,皮膚科診間常出現病友對治療的迷思與流言,最多的就是狂發問「看幾次診才會好?」將異位性皮膚炎視為感冒,誤認為是可以短期治癒的疾病。然而,異位性皮膚炎不是感冒,並非吃藥就能痊癒,而是一種和體質有關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的「慢性病」。

其次,不少人以為「有症狀才要治療?」也大錯特錯。醫師警告,若只在症狀嚴重時才就醫治療,反而會讓皮膚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讓病情越來越難控制。

朱家瑜就看過有病友僅接受兩週治療後、自覺已痊癒就中斷回診,結果半年後病灶大爆發,甚至出現感染,需要更長時間修復。他強調,治療異膚就像調整體質,需要時間和耐心,除了基礎保溼與局部治療,更需要系統性控制免疫反應。

朱家瑜說,「異膚一定要長期吃藥?」也是病友常見流言,事實上,目前治療選項已與時俱進,除了口服藥物,還有多種針劑藥物,以及不同作用機轉的新型藥物可供選擇,都有良好的效果,醫師會依不同病人的嚴重度,採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甚至病灶有機會控制到讓人看不出來曾經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目標不是根治,而是長期穩控,臨床上病友反映對治療的最大期待包括「有效止癢」、「減少就醫頻率與時間」、「藥物安全副作用少」、「日常生活不受影響」、「用藥便利」、以及「病灶穩定不再反覆發作」等,這些對一般人或許稀鬆平常,對病友而言卻是難以企及的夢想。

黃毓惠說,介白素IL-13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針對中重度患者,傳統外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有限,近年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等精準標靶治療,已是主要選項,若能規律接受適合的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二年來易喘、體力下滑… 53歲男一查「雙重心臟病變」險要命

口腔病變吃不了東西 突破!長庚創新「凍死血管瘤」低復發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