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奧林匹亞競賽奪雙金 薇閣中學何海銘以堅持信念克服挑戰

  •  2025-08-21

cnews124250821a0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台灣學生代表團參加第18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IESO)」,在34個國家、111名參賽學生中表現亮眼,共奪下3金1銀,還在國家團隊野外考察中再添1金1銀1銅,總成績排名世界第二。其中,就讀台北市私立薇閣高中的基隆學子何海銘,拿下個人賽以及國家團隊野外考察競賽(ITFI)雙料金牌。

何海銘分享,因為喜歡薇閣的學習環境,能跟同學彼此互相切磋、共同成長,是選擇每天通勤到台北市北投上課的主要原因。長途通勤也讓他練就一套自我管理的方法,在搭車與移動的過程中,盡量補足休息以維持精神,到了學校才能專注學習,發揮最高效率。

談及對地球科學的熱愛,何海銘回憶,小學三年級時便對天文產生濃厚興趣,經常仰望星空尋找答案;也會與父母一同到海邊撿拾石頭,觀察不同的紋理與質地,逐漸培養出與自然交流的情感。這些看似純真的童年經歷,正悄悄為今日的專業奠下基石。「地球科學是連結人類與自然的橋梁,它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對環境的理解與尊重。」

地科老師張宏銘回憶,第一次陪伴海銘參加選訓營時,發現他與其他同學最大的不同,是行李中放著六顆沉甸甸的石頭。這些石頭並不是無關緊要的紀念品,而是他童年在父母陪伴下親手撿拾的寶藏,象徵著他對地球科學的純粹熱情。入選國家代表隊後,嚴苛且密集的訓練、日復一日的題庫練習、野外調查、學術討論,往往讓人筋疲力盡,但何海銘總是以笑容迎接挑戰,不曾抱怨,也未曾退縮。

cnews124250821a02

導師陳慧芳回憶,每次集訓結束後的隔天清晨七點左右,總能看見海銘準時出現在教室裡,神情專注,靜靜坐好,複習著課程進度。對於想對有意參賽的學弟妹,何海銘認為:「良好的時間管理非常重要,除了對科學的熱忱之外,更需要一份堅持的信念,才能在準備過程中克服種種挑戰。」

除了個人賽事的金牌榮耀,何海銘對這次的「國際團隊野外考察報告」經驗也印象深刻。透過實境模擬競賽,用英文溝通解決問題,各國家的選手發揮專長,有來自美國、印度、法國、印尼等高手共聚一堂,進行山東南旺分水口的研究。

「一開始有些緊張,但很快發現彼此都懷著相同的熱情。」何海銘說,跨文化交流讓自己看見不同學習方式與觀察角度,也深刻體會到科學是無國界的共同語言。地科老師表示,「海銘具有跨科能力和統合思維,足以應付學科測驗的部分,野外課程成績竟也榮獲金牌,歷年來少數有國手能達到一人雙金的紀錄。」

「能獲得這樣的成績,不只是我個人的努力,更要感謝一路支持我的老師與同學。」回顧備賽過程,何海銘感謝導師與校內指導老師的支持。導師給予他相當的彈性時間,讓自己能在學科課程與競賽準備間取得平衡;地科老師則提供大量地球科學相關書籍與資料,幫助拓展專業知識,奠定扎實基礎。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綠下任高雄市長賴清德心有所屬? 知情人士:有心人士操作

小小醫學營上課了 馬偕醫大號召小小醫生們吸收新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