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最常見「淋巴瘤」 健保8月擴大給付藥物、最多省400萬

  •  2025-08-19

台灣人最常見「淋巴瘤」 健保8月擴大給付藥物、最多省400萬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台灣人最常見的淋巴瘤,雖然有機會治癒,但惡性度高、侵襲速度快,一旦不幸復發,可能僅剩半年壽命。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今(19)日召開衛教記者會,提醒病友,健保今年8月起正式擴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第3線給付,納入新藥供選擇,最長可以申請12個療程,最多可以省下新台幣400萬藥費。

淋巴瘤可分為何杰金氏與非何杰金氏兩大類,根據衛福部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淋巴瘤一年新增個案3433例,其中九成以上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表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最常見的類型,在台灣占比約有五成以上,雖然較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任何年紀都可能罹病;因惡性度高、侵襲快速,且可能侵犯全身器官,因此治療應越快越好,避免等待空窗期。

葉士芃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目前第一線標準治療為「R-CHOP」組合,包括有單株抗體、類固醇、化學治療等5種治療藥物,接受治療後,約有6成患者可以「畢業」達到完全緩解治癒;可遺憾的是,仍有2、3成的人雖一開始能達到完全緩解,但仍會復發;剩下約1成則為無法達到緩解,後面兩種情況就被稱為「復發性」與「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平均整體存活期可能僅剩下6個月。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過往要使用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患者必須自行負擔破百萬的高價藥費,好消息是,健保今年8月1日起,針對符合條件的復發性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可由醫師協助申請第三線使用。

黃泰中說,擴大給付之後,目前第三線治療共有三種治療可選擇,包括雙特異性抗體、抗體複合體ADC藥物與CAR-T細胞治療。三種治療各有優勢,都可提高緩解機會,醫師會視每位病患不同的病況給予專業建議,ADC藥物是單株抗體標靶與小分子化療的結合,而知名度最高的CAR-T與最新給付的雙特異性抗體,在性質上則都屬於免疫治療。

葉士芃強調,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有可能治癒的癌症,面對治療策略越來越多元與多樣,治療成績也持續進步,鼓勵病友即使復發也不要放棄希望,主動跟主治醫師討論治療選擇,積極配合醫囑,都有機會長期穩定病情。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9月恐爆一波登革熱?疾管署曝預估 北市27例境外移入全台最多

7旬翁沒碰到颱風、淹水卻染類鼻疽死亡! 疾管署曝可能感染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