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醫療AI大突破奪「愛迪生獎」! 腦影像揪思覺失調症準確率91.7%

  •  2025-07-02

北榮醫療AI大突破奪「愛迪生獎」! 腦影像揪思覺失調症準確率91.7%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AI又有突破,還一舉拿下有「創新界奧斯卡」之稱的愛迪生獎金獎!台北榮總研究團隊今(2)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院精神醫學部教授楊智傑帶領研發的「智慧腦影像平台」,利用本土的腦影像大數據資料庫,能成功找出腦島及顳葉等處、難以用肉眼觀察到的退化程度,輔助評估思覺失調症,準確率可達91.7%。研究團隊已據此開發針對不同精神疾病、不同大腦退化部位的精準刺激治療。

思覺失調症是嚴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全世界盛行率約1%,患者常出現幻覺、妄想與社會功能退化等症狀。病因常涉及神經傳導異常與大腦結構及功能退化。

楊智傑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常出現幻聽、妄想,因此造成心智跟生活功能的退化,但一直以來精神疾病的診斷不易量化,傳統多基於行為學的診斷,因此,醫界一直希望能找到客觀的生物學指標。

不同於腦腫瘤、腦中風、腦出血等疾病,透過傳統的影像診斷,就可以用肉眼看出其存在。楊智傑強調,精神疾病或大腦退化疾病,初步退化軌跡可能十分細微,往往在影像上,無法用肉眼就看到巨觀的改變,因此,除了高解析的磁振造影影像之外,還需要有可行的分析方法。

北榮精神醫學部研究團隊從2012年開始,利用超過1500名健康人及精神疾病患者的腦影像數據,建立「智慧影像平台」,找出大腦的退化軌跡,整合深度學習演算法,成功建立大腦老化預測指標與病灶變化追蹤機制,能精準診斷思覺失調症。且除了思覺失調症,亦可以運用於重度憂鬱症跟躁鬱症。

楊智傑說,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跟正常人相比,其腦島、顳葉等處功能會明顯變差,由於是思考感覺的中樞,就會造成人體接受資訊跟情緒表達的異常,而透過AI運算就能精準定位大腦異常部位,協助醫師判讀。

找出大腦異常部位只是第一步,楊智傑表示,更重要的是,要去追蹤後續變化,研究團隊目前已向衛福部申請臨床試驗,建立全新的身心智慧創新治療區,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開發更精準的腦刺激治療,透過影像導引到正確需要治療的位置,進行精準的刺激,避免過去經顱磁刺激「盲打」的問題。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20年首見!男遊菲律賓賞鳥被蚊叮 羅一鈞都吃驚:罕見諾氏瘧

276萬人注意!國民年金加碼補助 10月底前繳費可省5930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