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後「嘴破」體重狂掉 不用再硬撐!補對微量營養素有解

  •  2025-07-11

化療後「嘴破」體重狂掉 不用再硬撐!補對微量營養素有解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化療後,有口難「嚥」是不少癌症病人共同的困擾。56歲的陳先生就是一例,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手術後第一次化療後,隔天就出現嚴重的「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整整三天無法進食,只能攝取流質食物,第二次化療症狀更嚴重,恢復期長達二至三週,體重甚至掉了5至6公斤。多虧醫療團隊透過「微量營養素檢測」,精準補充調理營養素,才縮短恢復時間、維持體力繼續抗癌。

奇美醫院麻醉部部長陳貞吟表示,不少癌友化療、放療後會出現口腔潰瘍、破皮痛到吃不下,影響營養吸收、體重直直落,甚至撐不到療程結束。其實這些併發症不只是「撐過去」或「忍耐」那麼簡單,除了基本的口腔護理外,也可以透過營養醫學的微營養素補充,有機會縮短恢復時間、維持體力,順利走完療程。

陳貞吟說,以陳先生為例,經營養評估與微量營養素檢測,發現嚴重缺乏維他命C和鋅,於是安排靜脈點滴方式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C和鋅,並搭配口服微營養素。第三次化療後,雖然再次出現化療後的口腔黏膜炎,但嚴重程度已減輕許多,短暫二至三天攝取流質食物就能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僅減少約1公斤。最終,順利完成化學治療療程,總體重減少約10公斤,無其他併發症。

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是一種化療或化學放療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的紅腫、水腫和潰瘍,常見於接受頭頸部放療、化療或化學放療的病人。

陳貞吟說,某些化療藥物,如抗代謝和其他細胞毒藥物,會增加口腔黏膜炎的風險,而頭頸部的放療則會直接損傷口腔黏膜,導致細胞發炎和死亡。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有二至四成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後會發展為口腔黏膜炎,特別是接受高劑量化療的病人風險更高,情況較嚴重的病人會因為吃不下、痛到無法吞嚥和進食,只要營養攝取中斷,體力會快速下降,很容易中斷療程、拖長恢復時間,甚至影響治療成效。

陳貞吟指出,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看似是嘴破、吃不下的小問題,但其實是歷經五個階段的「連鎖反應」,從出現潰瘍、伴隨著劇烈疼痛和進食困難,到最後逐漸癒合修復,其中癒合過程需要時間,若營養補給不足,會讓潰瘍惡化、癒合變慢,甚至反覆發作。因此,越早透過營養醫學補充正確微量元素,就越有機會阻斷惡性循環。

陳貞吟強調,許多研究指出,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C、D、鋅、鐵、胺基酸等)與傷口癒合相關。其中,維生素C不僅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也具有強效的抗氧化特性,能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降低炎症反應;鋅則是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發炎與感染風險,改善口腔健康。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腸癌篩檢範圍擴大「半年破103萬人」 6成都是女性搶篩

天熱「背一路痛上來」恐出大事! 逾48小時死亡率50%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