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國民黨近期傳出將籌組「影子內閣」的消息,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黃介正今(12)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指出目前國民黨的重心仍在立法院黨團,影子內閣並非急迫議題,「那些人即便被任命了,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嘛。」他說,國民黨當前最重要的仍是監督預算與政策,影子內閣「不急」。
至於外界關注的「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是否將換人或裁撤,黃介正澄清,駐美代表秦日新原本是黨國際部副主任,亦兼任駐美代表,「我10月31日總辭的時候,他就必須要跟我一起離開,所以他不是被拔掉,是被拜託不要走。」外界誤傳撤換人事一事並不屬實。
黃介正指出,李乾龍過去在江啟臣擔任國民黨主席時也曾是秘書長,當時江啟臣推動設立駐美代表處是明確政見之一,「所以現在鄭麗文主席延續這個方向,一脈相承,怎麼會反對?」他強調,從未聽聞要「裁掉駐美代表處」的內部討論,「我看到新聞還想說,哇,怎麼有人知道得比我還多。」
黃介正表示,不論誰擔任黨主席,如果一上任就宣布裁撤駐美代表處,「那對國民黨或主席都不是正面」,維持駐美機制有其必要性,象徵國際連結與政黨外交正常化。
黃介正也表示,國民黨的體系長期以來「是系統性地尊重黨主席」,不論誰當主席,黨中央都會給予充分主導空間,「黨不會跟黨主席硬幹什麼事情」。他指出,根據自己過去4年的觀察與經驗,黨內在決策層級上,對主席的尊重是一致且穩定的。
針對鄭麗文主席上任後的組織布局,黃介正指出,鄭麗文不僅對國際事務有涉獵,也具備兩岸議題的高度理解與掌握能力。目前大陸事務部主任由考紀會主委張雅屏兼任,黃形容這樣的安排「如虎添翼」,有助黨中央強化兩岸交流議題的整合與策略推動。
黃介正並強調,除了大陸事務部,國民黨的4位副主席也都具備深厚的兩岸交流經驗,可望分擔鄭麗文的相關工作。他指出,副主席季麟連與張榮恭皆是長期參與兩岸互動的重要人物,其中張榮恭更曾參與2005年「連胡會」破冰之旅,「今年正好是連胡會20週年,他當年就和鄭麗文一起陪同連戰主席訪陸,是非常資深的老將」。
至於另一位副主席蕭旭成,黃介正提到,2015年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時,蕭旭成身為總統府要角,負責統籌外交、國安及陸委會等協調工作,後來也多次帶青年赴陸交流,「這些人選都能成為鄭麗文的重要助力」。
黃介正表示,國民黨在兩岸與國際事務的推動上,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而這個「一體」就是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他指出,「這正是台灣老百姓要的東西」,不同政治人物之間的差別,僅在於「如何維繫更好的和平與穩定」。
黃介正說,鄭麗文已多次公開強調「兩岸和平」的重要性,主張和平對台灣安全、區域穩定與全球和平都至關重要。「這就是她的論述基調,我覺得這個論述沒有問題,因為民意要的是和平,人民不要戰爭。」黃強調,「怎麼樣不讓戰爭發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只是各界對實現方式有不同主張。
黃介正提到,前主席朱立倫任內採取「兩手策略」,在強化國防的同時,也主張與中國大陸持續對話,「當時這個方向雖然被批評,但其實並沒有停止與陸方的民間互動」。他舉例,時任副主席夏立言及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都多次赴陸交流,「他們不是去談政治,而是解決實際問題」。
黃介正更提到,國民黨大陸事務部的工作內容中,「99%的時間都在接電話」,主要協助在中國的台商、台生與台胞解決生活與法律問題。他透露:「我們在大陸的台商協會有152個,最高峰時台商台胞有上百萬人,現在仍有超過60萬。大陸部的同仁幾乎就像民意代表一樣,天天在幫台商服務。」
黃介正直言,許多台商遇到糾紛時會先聯絡海基會,但「海基會已讀不回,快10年了」,因此轉而求助國民黨大陸事務部,「我們有人接電話,會幫忙處理。」
黃介正補充,過去台灣農漁產品如鳳梨、釋迦、石斑魚在銷陸受阻時,「也是國民黨協助地方首長與台商溝通,才得以化解問題」。他說:「台商會跟國民黨走得近,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願意聽、願意幫忙。」
黃介正接著表示,國際社會普遍不希望台海發生戰爭,但各國基於自身利益,對台灣的期待有所不同。「有些外國人希望台灣變成自衛島,讓解放軍不敢動手,只要嚇阻就好。」他指出,這些觀點強調「唯有實力才能帶來和平」,因此推動增加軍費、全民皆兵、強化後備動員與延長義務役等措施,但這樣的單一路線忽略了中國社會的思維方式。
黃介正強調,「中國人的邏輯不是只看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追求「黑白參半、鬥中有合」的平衡思維。他指出:「共產黨的作法也是『打打談談、談談打打』,外國人若只告訴台灣『只能打不能談』,這不符合中國文化的處事邏輯。」
黃介正表示,過去4年在與國際交流時,他不斷提醒外國政界與學界,台灣為了自身利益,「不能只靠一條腿走路」。他說:「若只搞備戰,只會讓危機升高,而中國文化從太極生兩儀、到八卦變化,講究的是中和,不是極端對抗。」他呼籲台灣應在「嚇阻」與「對話」間保持靈活,才能維繫最大的和平利益。
針對「疑美論」議題,黃介正認為,歷任中華民國總統「都曾有過對美疑慮」。他說:「從蔣介石開始,當過中華民國總統的人,沒有不疑美的,因為被美國壓過、被課稅、被要求,當然有感覺。」但由於台灣社會普遍親美,總統候選人訪美就成為「內部政治的象徵行動」,並非真正接受面試,而是「爭取選票」。
黃介正指出,美國當前自身民主分裂嚴重,社會價值對立,「美國人自己都在寫文章說,他們的民主生病了。」他也舉例,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以「4月2日解放日」為由課徵重稅,對台灣的關稅甚至比日本、韓國更重,「這不是對友邦的獎勵,而是懲罰。」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