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台北報導
立法院近來修法攻防頻繁,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今(9)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說,國會現況令人憂心,許多議案未經充分討論就被倉促推動,甚至在直播文化影響下,議事品質明顯下滑。
邱議瑩指出,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經常強調「公開透明」,要求所有程序都直播,但實際上卻常以片段剪輯的直播內容對外傳播,導致民眾只看到片面的訊息,缺乏完整脈絡。她直言,這種做法不僅無助於理性討論,反而誤導大眾,讓國會辯論流於表面化。
邱議瑩回顧過去經驗強調,陳水扁總統時期民進黨在國會並未過半,但即使在「朝小野大」的局勢下,議事仍能維持基本討論品質。她認為,現今自媒體興盛,立委為了流量熱衷於拍攝短影音,只擷取幾十秒的激烈場面或片段發言,民眾往往難以了解前因後果,進一步加劇政治對立與誤解。
邱議瑩坦言,面對這種新媒體生態,立委與行政單位必須調整,學會在有限時間內更清楚、精準地闡述立場與政策,否則將難以與片段化訊息競爭。她強調,如何兼顧公開透明與完整討論,考驗的不只是國會議事規則,更攸關整個民主政治的品質。
關於立法院與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之間互動,邱議瑩坦言,過去一年多來,黨團在修法攻防中遭遇重大衝擊,黨內溝通模式屢屢出現扞格,讓許多委員心力交瘁。
邱議瑩指出,黨團在三讀表決時,常出現指令與立委會前討論意見相左的情況。她舉例說,黨團要求在剴剴案相關法案三讀時舉棄權票,讓不少委員「全部傻眼」,因為這與先前表決立場不同,「那乾脆一路都棄權就好啦」,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讓基層難以理解,也讓委員感到矛盾與痛苦。
邱議瑩進一步透露,黨團會議雖然有許多委員提出具體建議,但總召往往「聽不下去」,堅持依照自身在立法院的經驗與政治判斷來下指令。她坦言,這使得黨團內部「很辛苦、很折磨」,雖然心中充滿衝擊與不滿,最後仍只能以「以和為貴」,避免內耗。
邱議瑩語氣沉重地表示,委員們普遍覺得現行的處理模式「好像不太對」,但黨內短時間內仍難找到最佳解方。她強調,民進黨必須正視黨團內部的溝通與領導問題,否則在面對在野黨挑戰時,將更加陷於被動。
針對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投票案引發外界關注,邱議瑩說,民進黨團在內部討論時,確實對劉靜怡的提名人選「就有意見」,這並非單純由總召下令統一反對的結果。她指出,在黨團會議中,部分立委對劉靜怡的背景與適任性提出質疑,導致黨內意見並不一致,「所以這個不是說老柯(黨團總召柯建銘)下令大家全部都反對,我記得那一次好像是開放投票。」
針對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所稱的「三隻黑天鵝」情勢,邱議瑩直言,大罷免行動一開始原本鎖定少數「非常不適任」的立委,意在透過精準操作展現民意力量,讓國會回歸正軌;然而,後續卻逐漸演變成「無差別」的全面性罷免,反而讓民主機制遭受挑戰。
邱議瑩指出,國民黨後來順勢操作「民進黨破壞民主」的論述,對民進黨形象造成沉重衝擊,「其實有些立委雖然表現不夠理想,但還不至於要被罷免掉」。她說,這樣的擴張策略,讓民進黨長期堅持的「民主價值」反被質疑。
除了罷免行動,邱議瑩也談及「普發現金一萬元」在地方基層的強大影響力,並以雲林為例,當地街頭巷尾甚至田間都掛滿布條,訴求「保住立委才有一萬元可領」。邱議瑩形容,這樣的操作對農村民眾極具直接性,因為一萬元在地方是一筆實實在在的利益,「當下的民眾當然會想要保住那一萬元。」
近期颱風豪雨重創台南、嘉義等地,災後復原工作備受關注。邱議瑩表示,長期執政容易讓人誤以為許多事情理所當然,而這次風災處理便凸顯部分縣市缺乏防災演練,導致第一時間亂了手腳,政府面對天災必須時時保持警覺。
邱議瑩以過往在高雄選區的經驗指出,高雄因地勢與環境,經常成為風災重災區,因此地方政府早已建立一套完整的防災與救災SOP,從颱風警報發布、撤離避難、水閘門檢查到災後復原,均能迅速啟動。她說,這次台南、嘉義過去少有重大風災經驗,突遭強颱侵襲,屋頂成片掀翻、電桿成排倒塌,加上受災範圍廣及偏鄉,地方政府難免慌亂,台電復原就需連續一週不眠不休。
邱議瑩感嘆,這讓她想起2018年豪雨後高雄出現逾五千坑洞事件,當時媒體焦點轉向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導致陳其邁選情急轉直下,「從那一天開始,整個選戰風向完全反轉,民進黨成為全面挨打的對象」。她說,這段經歷讓民進黨必須更加謹慎,因為天災無法預測,一旦處置失當,將引發社會不滿,甚至影響政治局勢。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分享義大利CANALI外套、皮鞋 鳳小岳談西裝哲學:舒適與優雅缺一不可
【公投餘波3-1】 研究員指「缺電恐慌」是假議題 2028再生能源增400億度電足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