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轉為備用及相關空污許可爭議,前核二廠廠長林文昌今(2)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說,台電目前的操作恐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高雄市政府與台電之間的申請、駁回與實際運轉的處理方式,已出現法律與環評承諾落差,整件事「有點像是在打太極拳」。
根據環評承諾,興達電廠3、4號機組雖尚未正式除役,但因新建燃氣機組之規劃,自2023年底起轉為備用機組,並承諾僅於備轉容量低於8%的夏季(第2、3季)啟動,且全年最多運轉720小時。台電也將已於2022年底除役的大林電廠5號燃氣機組登記為備用機組,啟動條件則更嚴格,須備轉容量低於6%,第1、4季皆不得啟動。
林文昌指出,興達3、4號機的操作許可已於2024年9月30日到期,台電雖於同年4月提出展延申請,但高雄市府駁回此案,使得台電在9月30日後便喪失合法操作資格。然而,台電在10月初重新提出第2次申請,市府卻遲未回覆,引發合法性疑慮。
「空污法明文規定,若操作許可申請未在到期前3至6個月內提出,且逾期未核准,則許可即失效,應重新申請。」林文昌指出,台電第二次申請並未符合時限,高市府卻在5月23日同時發出兩份公文,一方面駁回台電第二次申請,一方面卻又同意比照環評承諾,允許備轉容量低於8%時運轉,並限制全年720小時,這等於在沒有有效許可證下,仍讓機組可以啟動。
林文昌強調,根據《空污法》緊急備用規定,必須在備轉容量低於6%、地方政府同意下,且使用時數不超過上限才可啟動,但備用機組仍需具備操作許可。林質疑台電與市府在此事的應對模糊、程序不清,「到底是以環評承諾作依據?還是以空污法為準?這些機組目前究竟是否合法運轉?」
面對近期電力調度與空汙問題持續延燒,林文昌表示,供電系統牽涉層面廣泛,並非單一電廠可解決。他強調,全台各地用電需求不同,必須依靠穩定的電網系統「互通有無」,並呼籲在選址與調度電廠時,政府應兼顧整體能源規劃與地方居民長年承受污染的處境。
林文昌指出,特別是燃煤電廠所造成的PM2.5空污衝擊,不容忽視,「我住中部,小時候的空氣多好,現在每次回南投,天都是灰的」。他以親身經驗說明地方民眾面對空污的無奈,強調政府在擬定電力政策時,也要體諒發電廠所在地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針對立院決議「2028無煤中火」與國家減碳目標,林文昌直言,台電目前確實面臨補足電力缺口的壓力,「現在缺口3%,你不用火力也不行,晚上更是火力全開」。他指出在夏季高峰期,為了穩定供電,中火等傳統電廠的運轉勢必提高,「你不能只用幾天的數據來講話,但長期看起來火力確實用了更多」。
對於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表示「無煤中火」政策目標將延後至2034年才能落實,林文昌表示理解並分析,電力建設週期長,若立法院修法導致原本規劃被打亂,要在3年內補上缺口幾乎不可能,「不是說政府不想做,而是時間根本不夠」。
林文昌更批評目前能源政策存在邏輯矛盾,「核電一到期就要退場,但火力電廠時間到了卻還在保留使用」,他認為此一現象反映出政府對「停電」的高度恐懼,「因為停電一發生,經濟損失巨大、民怨四起,是政府最不願看到的情況」。
林文昌最後呼籲,無論是能源轉型、供電穩定或空污防治,都應以長期規劃為基礎,避免政策朝令夕改,「否則再多承諾也只是紙上談兵,最終受害的還是老百姓。」
針對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指出「高雄發電多、用電少,超過三分之一電力輸出他縣市」的說法,林文昌表示,台灣本就應以整體電力調度為優先,無須以發電與用電量互相比較,「這種口水戰沒有意義,真正該關心的是民眾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林文昌指出,電力是全國性的基礎設施,不可能要求每個縣市都自建電廠自給自足,「很多地方沒發電,但還是需要用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建構完整的電網系統」。他認為,台灣的能源調度應回歸國家層級思考,而非區域間相互比較輸出入比重。
然而,林文昌也直言,南部和台中等地的火力發電密度過高所導致的空氣汙染,確實是長年無法忽視的公共健康議題,「空污不是數據上的爭論,是實實在在在影響人民健康的事,長期吸入PM2.5,就像在慢性自殺」。
林文昌指出,燃煤電廠帶來的健康風險是真實存在,且長年累積影響民眾呼吸系統與整體健康。他對比核電強調,雖然核電存在核災風險,但實際上尚未造成任何民眾生命損失,「反觀空污的慢性影響,卻是每天都在發生,行之有年」。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