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看桃園因捷運變大城 童子瑋盼藍綠白為基捷發展坐下來談

  •  2025-10-07

中午來開匯/看桃園因捷運變大城 童子瑋盼藍綠白為基捷發展坐下來談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徐德芬/台北報導

基隆捷運被外界形容是「百年大建設」,日前基隆市政府公布4條捷運路線藍圖,僅「藍線」八堵延伸至基隆市區,納入優先可行性研究,其他紅線、紫線、綠線恐淪為紙上談兵。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今(7)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時表示,基隆每天約有10萬通勤人口,面對高齡化、年輕就業人口外移,公共運輸勢在必行,他也喊話放下政治立場,「先求有、再求好」。

「不管外部、內部角度看基隆捷運,都是非常可惜。」童子瑋說,他是基隆小孩、母親是桃園人,自小看到基隆從繁忙大城逐漸沒落,而桃園因為捷運從荒煙蔓草變成大城,兩市起飛與沒落交錯,讓他感觸很深。

童子瑋認為,捷運系統應跳脫政治,應該以公共建設、基隆發展核心為主,基隆高齡化、年輕人口流失,在地沒有就業機會導致每天約10萬人通勤,但多半靠火車、客運或自行開車赴雙北上班上學;他說,任何先進城市都需要公共運輸系統運輸通勤人口,但基隆市在政治上不是中心點而是邊緣人,故很少獲得大量關注。

童子瑋表示,一個政策規劃要做完整,要考量大部分民意可接受,而捷運的核心即「必須得到市中心」,他認為,這不是黨派政治問題,因為在柯文哲時任台北市長、侯友宜是新北市長、林右昌做為基隆市長、林佳龍是交通部長時,四方都有坐下來談,更提到升級至捷運系統,與北台灣串聯;如今,侯友宜因為汐止有一段,故仍支持基隆捷運,但其他的呢?

「先求有、再求好。」童子瑋進一步說明,他支持基隆捷運要延伸各區域,才能符合未來通勤、觀光需求,並帶動核心產業。他舉南港、汐止、內湖科技園區為例,未來將一直往北發展,總有一天會從五堵進基隆,未來20、30年要讓科技產業進基隆、年輕人就業,捷運就勢必得建設。

至於「八堵─基隆」為什麼只能台鐵、捷運二選一?童子瑋解釋,因為基隆沒有其他路可興建,把台鐵路廊變成捷運路廊是最快的,因為不用徵收土地、可節省時間;第二個不用做環評,因為本來就有台鐵行駛,只是換種運具,「這才是10幾年後基隆可望的改變,可以減少基隆私人運具」。至於基隆市安樂區是最大通勤區,他認為,捷運一樣可以過去,但藍線還是要先蓋,未來可再同步進行。

另外,針對基隆未來願景,童子瑋也說,要恢復旭川河榮景,三連棟必須拆,但可以拆遷補償,他進一步說,這三棟分屬三里,里長都同意,但要考慮擁有房屋所有權的居民。他希望可以拆除,才能讓過往歷史意義重現,又能解決汙水問題,否則現在都是治標不治本。

童子瑋分析,這部分可以做長遠政策討論,找中繼地作中繼遷移,談補償,國有地或私有地都行。另外,三連棟上面還有東岸高架橋,其存在與否也可以討論,他認為橋已失去過往便於貨櫃車通行意義,如果拆掉,基隆會變很漂亮的城市。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

中午來開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