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強調與百間宮廟佛教團體關係密切 張亞中:當選主席將邀王金平李乾龍打贏2026

  •  2025-09-16

中午來開匯/強調與百間宮廟佛教團體關係密切 張亞中:當選主席將邀王金平李乾龍打贏2026 2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孫文學校總校長、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今(16)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強調,此次選舉應聚焦於國民黨的理念、路線與國家前途,而非個人政治條件與資源。他批評黨內現今文化淪為「醬缸文化」,指出若繼續以外貌、口才、資歷或金權支持作為選擇依據,國民黨將無法重生。

張亞中強調,此次參選黨主席的動機並非個人利益,而是為了實現長年主張的理念與政見。他直言:「我希望大家選黨主席,不是選哪一個人,而是哪一個人能代表黨的理念、路線與方向,為國家、為兩岸、為中華民族帶來希望。」

對於黨內其他參選人與現有選舉風氣,張亞中也不諱言批評:「你們誰出來,都是那個醬缸文化的一些代表人物而已。」他並指出,雖然資源有限,但自己有信心獲得好友支持與募款援助,「我會選到底」。

張亞中也反對單純以「主流民意」作為國民黨方向依據,提到若僅根據65%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類調查結果來制定政策,兩岸關係永遠無法和平解決。他強調,政黨應有能力引導民意、提出願景,而非追隨民意起舞。

針對黨內選情及自身參選訴求表達強烈不滿與深刻理念,張亞中直言,國民黨當前充斥「醬缸文化」,黨內諸多候選人不過是此一文化的延續,強調自己完全不同,是為了理念與路線而參選。他更呼籲黨員「選的是黨的方向,不是長相或金主支持」。

張亞中表示,面對即將撞上冰山的台灣,國民黨卻還在「小池塘裡爭主帥」,毫無意義,若黨主席的選擇只是基於人脈、外貌或金權,將無助於黨與國家的未來。他強調,應以是否能代表黨的理念、為兩岸與中華民族謀福祉為標準,重新思考選擇。

針對自身政見,張亞中指出涵蓋人文、司法、教育、軍公教與經濟等各層面,並倡議總統大選應改為兩輪制。他透露,當選後將推動成立「公義部」,捍衛司法正義與教育改革,並批評國民黨多年來未敢與民進黨在核心價值上「針鋒相對、一爭高下」,導致論述戰場節節敗退。

張亞中直言,今日藍營只滿足於「罵民進黨」,卻無法從根本上提出有效論述與政策,政黨應有責任引導民意,而非盲從主流。他也重申自己從40歲就建立完整思想體系,50歲確立兩岸主張,如今參選就是為了落實這套路線。

「我參選黨主席,就是要贏!」張亞中語氣堅定,但補充強調「贏」不該只是奪權的勝利,更應帶來國家命運的改變。若國民黨繼續媚俗、迴避路線辯論,即使當選執政,也無益於國家,反成歷史罪人。

張亞中強調,黨主席不該僅是「選舉戰將」,而是「有理想、有論述、有格局」的帶路人。他指出,自己雖非傳統派系出身,卻擁有豐富的行政歷練與廣泛的全台人脈,更是唯一因「倒扁運動」被判刑的國民黨人,戰鬥精神與黨魂早已深植。

張亞中駁斥外界質疑其「沒有地方關係」的說法,直言自己不僅曾任外交部與陸委會要職,是高階文官退休,還曾協助星雲大師創辦大學,具備充分的行政與執行能力。他表示,目前仍擔任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常任理事,與全台數百間宮廟、佛教團體維持深厚連結,「我的人脈遠超過你們的想像」。

對於黨內路線與初選制度,張亞中表示,若當選黨主席,將推動「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制度,並拜會王金平、李乾龍等黨內資深人物,誠心邀請各地人才參與地方選戰。他說,「只要我沒有私心、堅守理念,相信所有人都會願意幫忙,2026地方選舉一定可以和平相處、共同打贏。」

張亞中也反擊「只會講理念、沒實戰經驗」的批評,強調自己在反軍購、社會運動皆從未缺席,當年更是「倒扁運動中唯一被判刑者」,「我也是戰將,只是這場黨主席選舉,我選擇講道理,不耍狠罵人」。最後他呼籲黨員與支持者,不要再迷信口才、金權或傳統派系支持,而應思考「誰能為黨定向、為台灣帶來希望」,今天國民黨要的不是一個只會選舉的人,而是能夠代表這個黨理念與靈魂的那個人。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徐國勇開嗆黃國昌「有病要看醫生」 批民眾黨貪污病接上葉克膜

蔡易餘促廢《財劃法》炒房指標 納入糧食安全平衡城鄉發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