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中美言和台灣卻空轉 李鴻源批:賴清德政府像鐵達尼號撞冰山

  •  2025-05-13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13)日接受《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針對當前政治氛圍與國政議題提出觀察與強烈建言。

總統賴清德即將上任滿一年,李鴻源指出,回顧這一年,政府在幹什麼?大罷免?空轉了一年。他形容政府如同一艘即將撞上6座冰山的鐵達尼號,其中兩座,即是美國總統川普與AI世代來臨。他說,然而船長不僅未設法避開冰山,還讓船員內鬥,引發國內空轉,中國與美國的和解是「天大的新聞」,會影響整個國際局勢的穩定,卻未被台灣主流關注。

李鴻源指出,中美握手並非意外,兩個大國不可能對撞,因為對撞下去,整個世界都會很慘,台灣過度依賴美國,若中美關係回穩,台灣的國際角色與策略恐需全面調整。他並提及,美方表態支持台灣發展核電,民進黨不是說核廢料沒有處理以前不用核電嗎?結果現在老美說,「用吧,廢料我幫你處理」。

針對核三廠除役,李鴻源指出,火力發電要增加到84%。那是什麼意思?用肺發電、台灣像「燒炭自殺」,而碳足跡升高,卻即將面臨2026年歐盟課徵碳稅,台灣的高耗能產業可能因此出走。面對如此嚴峻挑戰,他直言,這每件事都比大罷免嚴重100倍,甚至1萬倍,賴清德政府卻無所論述。

談及核電延役與新核電發展,李鴻源強調,核電不是像賴清德在總統大選時,所稱「必要的時候可以啟用核電」,核電廠營運,不是像開冷氣般一按即啟動,需要5年準備期與完整檢核程序。他說,今天核三關了,要延役、重啟,燃料棒回來就要3千億台幣,不管是核一、核二、核三延役,還是核四開始商轉,最快也需4年,這4年間只能繼續燃煤發電,屆時如何面對碳稅與空污問題?

進一步分析「新核電」說法,李鴻源批評政府定義模糊不清,新核電它就不叫核電嗎?核融合商轉發電仍需多年發展,即便2028年技術成熟,也須評估其發電效率、成本與穩定性。面對政府動輒數千億的投資承諾,他質疑,與其搞不清楚要買誰的技術,不如好好研究清楚再說。

針對台電虧損與綠電補貼問題,李鴻源直言:「今天我們全部用不平等條約簽進口電,自己的綠能產業沒出來,水資源回收產業也沒起來,最後所有的錢都從民眾納稅錢掏出去。」

補貼問題延伸至產業結構,李鴻源指出,這就是為什麼台電要貼4000億,還要非貼1000億不可,因為它其實已經要倒了。李鴻源具體建議也隨之提出,會建議立法院長韓國瑜設下明確條件,例如要求台電於5年內降低一半碳足跡,並定期提交進度報告,否則補貼將形同無底洞,無法帶動制度轉型。

李鴻源對立法院功能的警示也格外明確,若立法院變成一言堂,所有補貼最終只會流向少數綠電業者口袋。他說,有效監督與制度透明,應成為改革核心,發展水資源回收與清潔生產,才能擺脫長期依賴外部的窘境。

全球經貿風險則讓李鴻源進一步示警,若是台灣繼續刺激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把台灣的ECFA停了,請問台灣怎麼辦?針對大罷免對國政的干擾,李鴻源批評:「過去8年,疫苗、前瞻、雞蛋、8000多億預算都沒有監督機制,因為立法院是一言堂」。

轉向談AI產業投資,李鴻源表示黃仁勳AI要落地台灣,必須考慮兩個條件:「電穩不穩定?會不會戰爭?」面對經濟部所提可供「100億度綠電」,他質疑:「在哪裡?風電每度7元,市價2元,等於全民補貼3、4百億。」李鴻源質疑政策邏輯,錢是全民掏腰包貼給企業,而企業賺大錢,請問這與全民有何關係?

李鴻源認為,綠能投資本應早啟動,他指出,潮汐、波浪、深海溫差發電,這些通通可研究,與其今天一再撒錢補貼,不如讓相關部門投入研發,當年若進行,今天台灣或許已成為綠能強國。

改革訴求在訪談尾聲再度升高,李鴻源直言,今天若他是政府的一份子,會要求台電提出減碳期程,並公開透明接受國會監督。他呼籲,不能讓政策繼續以補貼代替改革,否則永遠都在空轉。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啓楷協調陸配補件爭議 陸委會允3方案解套

推動天天有機食材與擴大鮮乳補助對象 闕枚莎促續辦營養午餐比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