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追雪竟眼睛刺痛、狂流淚? 小心!「雪盲症」最慘恐暫時性失明

  •  2025-01-06

上山追雪竟眼睛刺痛、狂流淚? 小心!「雪盲症」最慘恐暫時性失明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強烈大陸冷氣團一波波,台灣不少高山已經「白了頭」降雪,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追雪,不過,醫師提醒,近期欲前往高山追雪的民眾除了須注意保暖與交通管制問題之外,更要留意「高山症」與「雪盲症」上身。

本身也喜愛登山的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指出,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氧氣越稀薄,身體過度換氣導致的不良代償反應,只要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有機會出現,且隨著高度上升,比例也隨之增加,最常見情況包括:頭暈、頭痛、疲倦、胸悶及噁心,甚至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嚴重甚至會引起高山肺水腫及高山腦水腫,若無及時處置,死亡機率大幅提升。

觸發高山症的關鍵除海拔高度外,上升速度與個人體質也都有影響,醫師建議出現相關不適症狀時,先原地休息並觀察是否緩解,讓身體適應環境,如無改善或加劇,請立即下山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陳信儒說,高山症發作時,常有民眾認為只是平時沒運動習慣、體力較差,或溫差大、吹風受涼,只稍作調整便繼續登山行程,輕忽危險訊號。

陳信儒說,另外,民眾追雪時,常忽略眼睛的防護,事實上嚴重時恐造成光害性角膜炎,不僅眼睛刺痛、流淚與視力模糊,甚至會引發暫時性失明。主要是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可達95%,直視雪地相當於直視陽光,這種症狀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極地探險者上發生,因此稱作雪盲症,建議配戴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太陽眼鏡或滑雪護目鏡。

陳信儒提醒,台灣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58座,疫情過後戶外旅遊風氣更盛,由於每千公尺溫度下降約6℃,因此得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失溫,而野外求生有「3」關鍵:「缺乏食物仍可存活3週、缺水僅剩3天、若失溫3小時恐致命」,可見穿著適切衣物的重要性,最好穿著保暖、防風且透氣的多層衣物,使用帽子、手套和圍巾來保護身體暴露部位。

照片來源:雙和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吃「上引水產」爆2人就醫! 衛生局查到2衛生缺失、禍首指向烏魚膘

骨頭毛病動刀「微創手術」一定比較好? 醫曝還得小心一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