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in Longstay專欄】處暑 爭秋奪暑/自製解膩酸黃瓜

  •  2025-08-19

【Yinin Longstay專欄】處暑 爭秋奪暑/自製解膩酸黃瓜 3

Yoga WZ Monkey/台東瑜伽場所

立秋後的處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天;此時氣溫慢慢下降,雨量逐漸減少,正午熱如夏、清晨夜晚涼如秋。秋季雖然已經來臨,但暑氣仍未完全消散,古人稱此時「爭秋奪暑」。原本夏日的炎熱潮濕,在處暑後,會漸漸轉為乾燥的秋季天氣,是秋燥的高峰,很適合調養睡眠,早睡早起,穩定心神,保持平和心緒,並維持體內水分充足保濕。天氣型態轉為乾燥,晝夜溫差落差大,因此俗話說「秋老虎,毒過虎」。

在處暑期間,通常也與傳統農曆七月鬼月同時,因此各地皆有不同的民間習俗活動,如:放水燈、搶孤、祭祀祈求等。

處暑正處於熱轉涼的交替轉換期,人體自然會進入調整適應的階段,身心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中醫認為秋乏是彌補盛夏帶來人體損耗的反應,也是體內自我恢復陰陽平衡的過渡現象。初秋漸漸乾燥的處暑,早睡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要留意皮膚及呼吸道的狀況,慎防乾燥。在3C高度使用的現代生活,更別忘了眼睛的滋潤與保濕,除了銀耳桂圓、枸杞菊花可以適量飲用攝取,也可以自製生理食鹽水浸洗眼球,舒緩又滋潤;一公升(1000ml)的飲用水中加入一茶匙平匙的細粒玫瑰鹽,搖勻,倒出些許水在寬口小碟裡,單邊眼球浸入此調製的鹽水中,眼皮開闔的眨眨眼、睜著眼上下左右各個方向轉動眼球,浸潤刷洗;接著倒掉,更換新的鹽水換另一眼重複浸洗的動作,可以達到淨化舒緩又滋潤的效果。

養心肺的秋季飲食養生,可多食用具有膠質或幫助體內保濕補水的食材,以甘平為主,多食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煎炸或燒烤類食物。膠質類季節食材,如川七、山藥、菇類、木耳、秋葵,保養皮膚、氣管、腸道,保濕潤燥。

含水量高的小黃瓜,在盛夏時可生食解暑,初秋時製成發酵的酸黃瓜非常解膩可口。富含水溶性纖維的小黃瓜能發酵產生脂肪酸,調節膽固醇;在腸道中可與其他食物一同發酵,除吸收有用物質外,亦可縮短在腸道中的停留,減少腸道致癌機會。小黃瓜含豐富的鉀鹽,維他命A、B、C、 微量胡蘿蔔素、糖類、鈣、磷、鐵、硒等營養;有抗氧化功能,能抑制癌細胞而誘導癌細胞死亡。維生素E,抗衰老;利尿,加強代謝。消暑解熱,生津止渴,降火解毒,是營養、解熱、利尿又美容的食物。

自製醃製酸黃瓜做法很容易,吃多少做多少。準備一個寬口有蓋的玻璃瓶,煮沸消毒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將洗淨晾乾或擦乾的小黃瓜放入瓶中,可折斷成每次食用的大小,方便日後取用;放入小黃瓜重量2%的海鹽,蓋緊蓋子搖晃均勻,置於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每日搖晃瓶身並觀察,若開始出現白色液體並有小冒泡後,請至少每日打開蓋子排氣再蓋緊。台灣的夏秋季節約三至七天即可收成,或觀察直至小黃瓜開始變成橄欖綠色,並有些皺皺的,便可置於冷藏。醃製的亞硝酸鹽高峰大約在醃製後的4-8天,之後會逐漸下降,建議超過20天後食用。記得每兩三天打開蓋子排氣再蓋緊,也可加醋提高酸性,也能防止肉毒桿菌。用來拌沙拉、搭配乳酪漢堡三明治都很美味。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Yoga WZ Monkey 台東瑜伽場所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Yinin Longstay專欄】大暑 清涼呼吸法/鳳梨發酵飲

【Yinin Longstay專欄】立秋 享受獨處/香料奶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