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關稅是台積電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  2025-04-17

unsplash示意圖

雁默/自由撰稿人

在美國海關宣佈免除智能手機,電腦,半導體與其他科技設備的對等關稅後,市場開心不到24小時,川普便揚言要儘速對以上產品課徵關稅。在台積電宣布千億美元增資美國時,「專家」們說拿到了免死金牌,事實上,連美國海關的官方新規,都不能視為免死金牌。

關於台積電的命運,中短期而言,活路是對美增資,再增資,一再增資,長期而言,就是變成「美積電」,這算不算活路,你覺得呢?

4月15日,輝達宣布在美國投資五千億美元,興建AI基礎設施,除了製造AI晶片,還與富士康,緯創合作在美生產AI超級電腦,以此作為新型資料中心的引擎,催生數十座「AI工廠」。

五千億,數字與蘋果承諾川普的一致,如果落實,僅輝達與蘋果將在美建設AI伺服器工廠的資金就高達一兆。對於「僅」投資1650億的台積電而言,其實是壞消息,因為先進製程晶片作為AI產業的原物料,這點投資是杯水車薪,不夠美國科技大廠塞牙縫。

此前650億投資興建的第一期N4廠,已經開始量產,年產量24萬片12吋晶圓,相當於54萬約當晶圓(Equivalent Wafer)。第二期N3廠,估計2026年量產,產量略高於N4,於此我們假設是年產36萬片12吋晶圓,相當於81萬約當晶圓。那麼,第一期加第二期就是年產量135萬約當晶圓。

台積電在台灣的年產量是1600萬約當晶圓(2023年)。換言之,在明年底前,台積電美國廠的產量只有台灣廠(2023年)的8.43%。

如果再加上千億增資的第三期,第四期,就算趕在川普卸任前都實現量產,估計也只佔2023年台灣產量的20%。對川普而言,還是太少,不夠他炫耀戰績。

當前,蘋果與輝達投資都還沒落地,光是蘋果對晶片的月需求就差不多要2萬片,至於輝達,即便台積電第二期N3廠開始量產,也不到輝達需求的10%。

在產能分配上,由於蘋果支持美國製造,並且是台積電赴美設廠的部分原因,所以有產能分配優先權。加上早早給川普5千億投資承諾,優先權地位穩固。這就是為什麼輝達也急著承諾5千億,不這麼做,分不到台積電產能。

此一背景,足以促使川普對台積電一再施壓,要求增資,並加速建廠。因此,隨後的關稅大棒是躲不掉的,目的旨在「催貨」。

台灣晶片對美出口比例不到5%,關稅看似影響有限,但川普會把內含晶片的終端產品都歸類為半導體類課稅,讓你想躲都躲不掉,不是直接被課稅,就是間接被課稅。想要被豁免,就繼續增資。

所以才說,輝達跟在蘋果後頭大增資,對台積電而言並不是好消息。雖然表面上,鞏固了與大客戶的關係,但代價可能是「投資美國個沒完」。

「投資美國個沒完」=「掏空台灣個沒完」,而且還做不到全球最大晶片消費市場的生意,也就是中國大陸。

撐起台積電業績的是AI產業,這是春藥,也是毒藥,因為只要這個產業的投資萎縮,台積電就會陷入大麻煩。更不用說,關稅戰促成了中美脫鉤,大概率會變成「成本高昂的美國AI vs 成本低廉的中國AI」,此一發展,就是美國AI投資者的噩夢。

關稅是台積電另一場噩夢的開始,且根本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印度排華一場空 印太戰略一場夢

【雁默專欄】新雅爾達密約對台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