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國造潛艦是利劍 還是箭靶?

  •  2023-09-22

【雁默專欄】國造潛艦是利劍 還是箭靶? 3

雁默/自由撰稿人

圍繞在「國造潛艦到底有沒有用」的問題上,此前已略談過兩個問題層次中的政治面,這次淺談軍事面。

潛艇在軍事用途上的關鍵字是「敵明我暗」,若無法做到這一點,潛艇就是高價廢鐵,昂貴的箭靶,艦上官兵的「鐵棺材」,威懾力極為有限。

CSIS專家簡以榮(Ivan Kanapathy)對國造潛艦傳命名為「海鯤」—的實用性不以為然,其主要的論點是:海鯤缺乏「絕氣推進」能力,容易受到敵軍的反潛戰力壓制。

絕氣推進(AIP)技術,是指不依賴空氣(氧氣)的情況下,讓潛艇能長時間在水下(2-3週)驅動的能力,若無此能力,潛艇需要經常浮出水面獲取氧氣驅動柴油發電機,同時蓄電。

國軍潛艦沒有AIP,但解放軍有,根據防止核擴散組織NTI的數據,大陸56艘(也有一說是66艘)現役潛艦有17艘具有AIP技術,此外還要外加6艘核動力潛艦。這還只是解放軍在水面下的反潛戰力,水面上的反潛空中武力規模也相當龐大。

無AIP之外,根據前海軍武獲室上校王志鵬的說法,海鯤還缺乏隱匿技術,意指「包括電瓶與艦體消音塗層與壓力殼與外殼之間的消音瓦與消音磚」,此一缺陷會造成潛艦噪音過大,容易被偵測捕獲。

換言之,海鯤做不到敵明我暗,反成了敵暗我明,基本難以躲過解放軍的反潛「天羅水網」。

海軍司令部對以上說法嗤之以鼻,直指專家學養有限,輕率發言,不了解國造潛艦全貌。然而,海軍批評輿論之餘,卻又補上一句「在有限預算下,任何武器的發展,都是先求有、再求好、再求精,非一蹴可得」,形同間接證實了專家的質疑-海鯤不夠好,不夠精,只是「有」而已。

花3千億造8艘高價箭靶,有何意義?或許會有人反駁,AIP與隱匿技術日後會補上,但這是假設性推論,要幾年才補得上?統一後嗎?再者,升級意味者增加預算,這3千億還要加上多少才能讓海鯤形成有效戰力?

不能不提的是,所謂「國造」,其實自製率只有4成,其餘6成都仰賴外國技術與工程師顧問,包含美國,英國,日本,澳洲,韓國,印度,西班牙。零部件仰賴外國,技術人才在外人手裡,任何一國的零部件或工程師退出,都會對海鯤的增產,維修,造成難以估算的延宕。

當前的外國技術來源網路,極易受到國際外交干擾,說不准哪一國會被中方以外交手段制約,導致中途退出。

或許,美軍潛艦保台,才是真議題,因為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潛艦才是解放軍最忌憚的戰力。不過,最近有一則驚人的報導,打破此一心理屏障中國造艦產能是美國的200倍以上。

該消息曝光於著名軍事網媒「The War Zone」,並獲得美國軍方證實。一份美國海軍的內部文件指出,中國造艦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根據噸位,中方造船產能超過2300萬噸,美國則不到10噸。預估到2025年,中方將有395艘艦艇,美方只有287艘;2035年,中方475艘,美方305-317艘。

若此推估有理有據,那連美海軍都無法保台,遑論國軍。

在潛艦的部分,根據美海軍代理部長麗莎.弗蘭切蒂(Lisa Franchetti)於參議院上的聽證,美國目前建造潛艦的產能是每年1.2艘,但AUKUS需要每年2.2艘的產能,以滿足澳洲訂單。根據美海軍的「樂觀估計」,美國將於「2030年代初」才能像澳洲交付3-5艘潛艦,這意味著,美國海軍自身的潛艦規模絕難跟上中方擴大規模的速度。

誠然,美軍方為了預算,向來有誇大中方軍力的劣習,所謂「200倍」的差距來自中方「軍民產能」的總計,而美國的民用造船能力極為低下,才會得出這種驚人結論。然而,中美軍方的差距就算是20倍,也夠嗆的了。

而且,美國民用造船能力差,意味著當遇到大型戰爭,美軍無法調動民間力量擴增軍艦產能。總言之,寄希望於美國潛艦保台,也是緣木求魚。

當前的海鯤,就是箭靶,也難怪「112年度國防報告書」對此也只有一句帶過,因為實在沒底氣大做文章。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武裝台灣」是假戲(下)—拜登的職業摔角劇本

【雁默專欄】國造潛艦是威懾,還是赤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