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戰爭2-1】揭露台積電洩密案內幕 安防高管:沒犯低級錯誤

  •  2025-09-15

【隱形戰爭2-1】揭露台積電洩密案內幕 安防高管:沒犯低級錯誤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台積電日前爆出二奈米洩密案,內鬼工程師通外鬼,避過內控將2奈米技術照片等機密文件洩漏給國外廠商,而涉案的3名工程師,被依違反《國安法》等罪嫌起訴,於本月初移審智慧財產法院,法官認為3人犯嫌重大,有串、滅證之虞,裁定繼續羈押禁見3個月。《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訪問擔任科技業安防、熟知內情的Ken,他指出,台積電此次洩密其實只是許多環節中小小的問題,殺傷力不大,最主要是商譽損失,「那3名工程師永遠黑掉,會被業界全面封殺」。

「許多公司其實都只在伯仲之間,若能取得一些關鍵機密或產品,我就超越你了啊!」Ken表示,台灣是近3至5年才開始注重安防人員的聘用,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國外客戶對商業機密嚴格的要求。

「這次台積電做的非常好,並沒有犯任何低級錯誤。」對此案,Ken敬告想靠洩密賺取大筆買房基金、過爽爽退休生活的工程師,別認為洩密後沒人知道,一定會被抓到,進而遭到業界全面封殺。他分析,台積電的調查人員敏感度很高,應該第一時間就掌控並逮到人。

對於洩密極易被逮,為何總還是有人前仆後繼、認為自己不會是被發現的那個幸運兒?Ken指出,只能說背後利益很龐大,此次涉案3人收錢可能都是破千萬起跳;曾有台灣某晶片廠的1名高層主管洩漏機密,在大陸精華地段擁有7戶房產,被逮後坐牢不到10年,出獄即退休。

「可能不會被抓到吧!」、「公司不會注意到這些小事小動作的。」Ken說,很多人都抱持這樣的投機心態,而以此案為例,防控人員第一時間可能不知道內部資料被拍攝,但是連結入公司內網,就已經有記錄了

Ken分析,偷拍機密事件被發現,主要就是工程師登入的時間點很奇怪,正常來說,如果登入進去查看某製程,合理查看時間約1至2小時才會看得懂到底在幹嘛;但這些人不是,都是登入後幾分鐘、幾分鐘的察看,感覺不像是進去頁面處理公務,「短時間內不間斷更換頁面,你在幹什麼呢?」這樣就吸引了調查人員注意。

「想像是警察發覺犯罪,透過跟監蒐證,之後展開調查。」Ken透漏,以蘋果為例,具有所有業界中安防最高標準,其安防人員通常是CIA、FBI退役人員,想想這些人一輩子遇到多少壞人,各種知識犯罪、奇葩案件,集所有經歷及辦案之大成,所制定的安防標準及守則,「員工鬥得過這些人嗎?」

Ken強調,安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當中具有毒品、科技、組織、財務犯罪等專長的各種人員全部湊合在一起;而每家大公司都會有像這樣的角色,不定時、不定期察看資料及記錄,當安防人員覺得某些資料怪怪的時候,就會展開調查,提出完整調查報告,因此最好勿輕易以身試法。

不過,Ken不諱言難以杜絕工程師連上公司內網拍攝製程照片,因此最基本的管控即為最小權力原則,只讓員工看到個人職務範圍裏可以接觸到的資料;再進階點,則是要求公司的業務就只能在公司做,例如華為。而台積電則只有研發中心有此規定,其他部門可以透過電腦連結公司內網,再者,在網頁上加設員工工號的浮水印,一經拍攝外流馬上就可以知道是哪名員工所為,不失為一道基本的防控方式。

Ken再以實驗室防控為例,實驗室難免產生垃圾,當垃圾被員工帶出時,高機密的東西也可能趁此機會被夾帶出來。因此,具有高機密實驗室及車間的垃圾袋必須為透明,且須經過金屬掃描,掃描時還必須在監控底下,Ken笑道「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但其實背後預防的東西非常多。

Ken表示,此規定可讓警衛人員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袋內物品,例如最新設計圖紙,就是高價值、高機密物品,如果垃圾袋非透明,就可以黏在垃圾袋內側夾帶出去。Ken進一步表示,當然也有人認為,圖紙經過金屬掃描不會被掃出,但是安防人員早就想到,將圖紙加入鋁箔成分;甚至有人想將機密文件沖到馬桶,之後再到化糞池挖出,這也有策略研究過讓有心人士無法做到。

「所有的安防措施都是不斷修正改進中。」Ken強調,但也不能卡得太死,否則也會影響公司內部運營及工作效率,從中抓到兼具效率及安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庫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隱形戰爭2-2】不公開「職缺」需高道德自我要求 安防人員面試過7關超謹慎

【台灣驅魔人2-1】竟然有魔鬼叫「Egg」? 神父鄭文宏揭露真實驅魔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