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台股創新高的美麗與哀愁

  •  2025-10-20

【鄧哲偉專欄】台股創新高的美麗與哀愁 3

鄧哲偉/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台股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指數最高到27768點,上看三萬點,媒體報導滿是「全民歡騰」「台灣奇蹟」等字眼。但身為一個長期觀察市場的投資人,我卻很難感受到那份熱鬧。因為這場慶典,其實只屬於少數人。

這波帶動台股創高的主力,是台積電、台達電與少數AI概念股。半導體、晶片、伺服器成了資金追逐的焦點,幾檔權值股一拉,指數就衝。表面上看,台股氣勢如虹,實際上卻是「一枝獨秀」。如果把台積電的權重拿掉,許多產業的股價早已在谷底掙扎。

走進市場,你會發現另一面現實:餐飲、製造、零售、觀光股,多數都在跌;中小企業老闆天天在算人事成本、電價和原物料,苦不堪言。今年許多地方的店面招租不斷,傳產族群成交量萎縮,民眾荷包緊縮,誰還有餘力進場投資?對這些人而言,台股創新高只是一個遙遠的數字。

這就是所謂的「美麗與哀愁」——美麗的是指數的高點,哀愁的是生活的低點。台灣經濟正陷入嚴重的兩極化:科技大廠蒸蒸日上,中小企業卻步步維艱。外銷受到中美關係與全球景氣拖累,內需又被通膨壓得喘不過氣。當國際資金湧入、外資一買就漲、一下又撤走,留下的只是波動與焦慮。

有人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現在更像是一場「幻覺」。
我們看到的是半導體的榮景,看不到背後那些失業的工人、撐不下去的老店、以及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當政府高喊「經濟穩健成長」時,許多人的感受卻是「景氣越來越冷」。

台灣的結構性問題就在這裡:過度依賴單一產業,資金過度集中,產業轉型速度過慢。當AI題材退燒、全球科技庫存調整,若沒有新的成長引擎,這波「創新高」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更令人憂心的是,股市的繁榮沒有真正帶動民生。股民獲利少數、勞工薪資停滯、物價卻持續上升。許多人嘲諷:「台股創新高,我的帳戶創新低。」這句話雖然苦中帶笑,卻道出了台灣真實的經濟現況。

我們當然希望看到台股持續穩健成長,但更希望那份成長能「普惠」社會。
如果資本市場的亮眼,能轉化為就業機會、為中小企業帶來融資支持、為勞工爭取合理分紅,那麼台股創新高才有意義。否則,這場狂歡最終會像煙火一樣,美麗一瞬,隨即熄滅。

當指數再次衝上高點時,我們不妨問自己:這是全民的榮景,還是少數人的狂歡?我們要的,不是只有創新高的股市,而是能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溫度的經濟。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鄧哲偉專欄】當3I/ATLAS彗星來臨 我們應有的省思

【鄧哲偉專欄】言論自由不等於恐嚇自由 館長做錯誤示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