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能源是科學問題 賴總統說不同意核三延役的底氣是什麼?

  •  2025-08-16

CNEWS111250815a01

前立法委員/台灣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 賴香伶

2016年,蔡英文前總統提出532能源轉型的政見,宣示2025年發電比例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可達20%,這個承諾在他完全執政8年的任內,能源轉型不但沒有完成,反而付出昂貴又沈重的代價:台電公司從金雞母變成負債高達4千多億、四年來國人被迫接受電價漲三次、中南部地方綠電弊端偵辦136案,起訴達91人;即使到2026年,經濟部也說再生能源發電達不到20%。能源是科學問題,必須依據理論及數據進行效益規畫的期程。

我國能源97%仰賴進口,目前每日發電占比8成以上靠燃氣及燒煤,平均每天也都有LNG船必須靠港卸貨,才能保有天然氣安全存量維持在7到14天,炭煤安全存量30-36天。民進黨政府深知能源供應必須穩定安全,但台灣的能源韌性卻不容樂觀,以美國前海軍情報官Mike Studeman之前在美國國會作證時示警,台灣不能只仰賴液化天然氣,如果執意為之,恐怕將成為中國在危機爆發時針對的弱點。更言明台灣至少需要一座核電廠,因為脆弱的能源供應已是台灣的弱點,這不是高舉「抗中保台」可以解決的困境,相信賴清德政府比誰都楚。只是,面對8月23日的核三延役公投,賴總統卻表明將投下不同意票,原因是要達到安全評估審核及社會共識等理由。

全球少有國家將「非核家園」做為重大能源政策宣示並落實的,台灣在今年5月17日做到了。社會上有誰覺得勝利?誰鬆了一口氣?誰認為反核派功不可沒?沒有,因為非核家園建立的基礎不是能源政策與科技理論的思辨,是生命遭受不安全與威脅恐懼的放大,只有政治人物拿捏如何提取政治紅利或刷爆信用,因為事實是台灣的能源沒有自主性、十幾年的再生能源發電成績未達標、核電占比已歸零;規畫天然氣接收站要設置七座、光電與農林搶地早非新聞、光電板廢棄規範無法解決、電力不足時只好火力全開、核廢乾室貯存正在興建;這是現況,沒有模糊空間可以自信的說台灣能源安全供應無虞。

2023年全球氣候大會(COP28)已將核能列入乾淨能源,因為地球暖化來的又急又猛,美日韓等國都不得不重啟核電復興,將核電廠延役。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前美國環境部長朱棣文先生今年在Foreign Affairs與前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Jim Ellis聯名投書,呼籲台灣要重啟核能,改變能源政策的方向,同時也呼籲美國應協助台灣強化能源自主。國際社會與友人所傳達的示警訊息,明確清晰,政府卻一再漠視不敢面對。真的想問賴總統,您說核三延役投不同意的底氣是什麼?「台灣至少需要一座核電廠」您是否認同?請誠實懇切的向國人說明。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賴清德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觀點】大快人心,台灣人能夠分辨『雜質』,打掉雜質!顯示台灣多數人還是具有獨立思辨的能力!

【投書】如何保衛台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