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文化4-3】「伊拉客」與流鶯搞壞名聲 協會盼台北市府清楚識別導引

  •  2025-10-22

照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文化小旅行」網頁截圖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外面叫阿公店,是因為大多是阿公來,原本是茶桌仔。」萬華飲酒店業協會總幹事潘炳榮指出,萬華茶室長年背負負面標籤,其中「色情」、「被騙」、「被偷」等印象,多源自茶室街區外的拉客與流鶯活動,這些人並非茶室一員,卻讓外界將不法行為與茶室連結,形成誤解與污名。

街頭拉客亂象 協會喊話「通通不要理」

潘炳榮把街頭拉客者稱為「伊拉客」,「伊人的伊、拉客的拉」,這些人會在巷口招攬,誇大宣稱裡面多好、可以玩什麼,目的在於把客人帶走牟利「抽佣」,其間常伴隨偷竊等犯罪風險。他強調,外圍的流鶯與拉客者對街區只有負面影響,協會平時即提醒各店與熟客提高警覺,遇到此類招攬「通通不要理」。

潘炳榮補充,「伊拉客」現象可分兩種,一種是把人拉進某些場所消費茶酒;另一種是流鶯直接把人帶往房間等私密空間交易,兩者都不屬於茶室經營體系。拉客者常藉機誆騙,潘炳榮指出,「他們會隨便講,誇大地講有多好,可以跟你玩什麼,講一大堆騙人的話,還會偷錢、扒光。」

對於公務員是否能進入茶室?潘炳榮說,現行茶室被歸在八大,公務員不會來;不過街區不限定性別,男女都可以來,有問題可直接和店家講。至於營業時間方面,多數店家自中午前後陸續開門,也有24小時不打烊的;景氣受總體環境影響,近來這段時間真的比較差,但比疫情剛結束時好一些;由於店家眾多且彼此相鄰,熟客常在同一天走訪數家消費。

照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文化小旅行」網頁截圖

盼台北市府設識別導引 清楚標示讓街區更易逛

談及政府角色,潘炳榮的期待務實,不求補助與行銷活動,但盼協助把整體識別與導引做得更清楚,例如過去街口「萬華茶室文化老街」彩色廣告牌,因颱風吹損而部分拆除;目前留下在支架上的「萬華60年懷念飲酒店老街」是茶室自製。他認為,如果主要入口都能設置識別招牌與導覽地圖,像日本歌舞伎町那樣,外地人就知道這裡是茶室街區,路怎麼走、範圍在哪裡。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攝

潘炳榮也提到,台北文化局近年曾辦座談與參訪,有外界民眾來到店裡提問,店家會把規矩、價格講清楚;常見問題包括是否常臨檢、收費是否透明、是否會被騙等,店家以公開價格與說明回應,讓來客了解茶室與外圍不法業者不同。他最希望萬華單純的茶室日常「熟客聊天、點茶唱歌」,真正被看見與了解,屏除過去不好的刻板印象與傳言。

照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文化小旅行」網頁截圖、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茶室文化4-4】輔導合規、違法即取締 台北市府推活動翻轉萬華印象

【茶室文化4-1】回顧萬華百年茶香風華 潘炳榮感謝市府協助疫情期間復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