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技智在家鄉】科技助力文化傳承 數位平台重現地方記憶與技藝

  •  2025-01-13

cnews134250113a0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王佐銘、李映萱、許哲綱、張夢珊、林佑威、施建宏、陳儀潔、李文成、韓羽婕、王聿瀠、李盛雯/新竹採訪報導

為了推動地方文化的永續發展,第七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科技競賽團隊以創新思維以及數位科技串聯文化記憶,展現地方故事的無限可能。來自文山區的「派對動物學園」團隊透過「文山PARTY」時空傳送門,連結文山區在地故事的過去與未來,以吸引更多人來認識文山區深厚的文化歷史。來自宜蘭的「龜在一個島」團隊藉由虛擬島嶼博物館,重建龜山島的漁村文化,讓被遷移的記憶重見天日。「小雞會飛」團隊透過數位平台「TMINUN」,為太魯閣族的織布技藝注入新生命,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並學習這項珍貴的文化傳承。

團隊「派對動物學園」2023年由一群充滿熱情的文山區家長共同成立。團隊懷抱著一個簡單但深刻的夢想:「不讓文山區的文化消失在時間洪流中,讓這片土地的故事再次被訴說、被看見。」於是團隊肩負著孩子教育的使命,更帶著對地方深厚的情感,決定攜手創建「文山PARTY」時空傳送門,為這片充滿歷史的土地建立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團隊表示,文山區雖然蘊藏豐富的文化故事,如60年代的「露天電影院」、「野台歌仔戲」及「布袋戲」等,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故事逐漸被分散成零星的碎片,無法系統性地傳承給當地的孩子、居民,甚至外來遊客。為此,團隊透過「文山PARTY」計畫打造了一個時空傳送門,以編年史時光軸為主軸,結合先民開墾路徑與主要交通幹線,規劃主題式地圖,並透過任務闖關、人文素養、學生安全、親子共遊等方式呈現文史內容,讓參與者能輕鬆有趣地探索文山的過去與未來。此外「文山PARTY」平台更融入了任務獎勵、商圈景點、影音展演及美食商城等附加功能,不僅增添趣味性,也帶來更多商業效益,讓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

為了逐步完善平台架構,在過去的數月裡,派對動物學園的成員們不辭辛勞地奔走於文山區的每個角落,挖掘老照片、收集當地居民口中的故事,並系統化整理這些文化寶藏。他們的熱情也感染了文山區的學校、宗教團體與商家,而致使這些機構紛紛投入其中,讓平台的建設更加紮實。團隊希望平台與當地商圈合作,將遊戲與消費結合,既能增進親子互動,又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團隊說,平台預計2025年上線,估計能吸引文山區年訪客500萬中的25%來進一步探索當地的歷史與文化景點,此也將直接帶動地方消費成長與就業機會提升。餐飲與觀光業的消費增長有望達到22%,並創造6.25%的就業增長率,這對文山區來說無疑是一股強大的經濟活水。然而,派對動物學園的願景不僅止步於此,他們相信,文山區的成功經驗將成為模板,未來計畫將平台推廣至全國,讓更多地方的文化資源能夠被珍惜與發掘。同時積極投身於生態復育與環境保護,結合文化與環保的理念,打造一個既充滿歷史厚度,又具現代意義的永續發展平台。

cnews134250113a02

來自宜蘭的「龜在一個島」團隊,以對故鄉深厚的情感和創新的數位技術,啟動「虛擬島嶼博物館—龜山島聚落數位重建」計畫。這個計畫的願景是透過3D建模和遊戲引擎技術,重現龜山島的過去生活,讓現代人能在虛擬空間中徜徉於歷史的長河,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故事。

「龜在一個島」的誕生根植於團隊對宜蘭龜山島的深厚情誼以及對島上過去的思索。團隊成員許多人成長於宜蘭,對這座小島有著深刻的認同與回憶。50年前,由於軍事原因,龜山島居民被迫遷離,曾經繁華的漁村與聚落文化因而消逝,成為一段被歷史淹沒的故事。這份對故鄉的依戀與對文化流失的惋惜,激發了他們透過數位技術重建島嶼記憶的決心。

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座虛擬生活博物館,利用數位技術重現龜山島昔日的漁村聚落。這項計畫不僅依賴3D建模技術與遊戲引擎,還將帶領使用者在虛擬空間中探索龜山島的歷史場景,從賴以為生的捕魚日常到庇佑著居民的地方信仰「神木」–毛柿公,又或者從聚落建築到蘊含龜山島獨特工藝的八角風箏等等,這些珍貴的記憶將再度被點亮。透過訪談錄音和3D掃描等方法,團隊不僅重建了島嶼的面貌,還希望促進社區的情感連結。

目前,團隊已完成部分3D模型與遊戲原型,並舉辦社區分享會,邀請龜山島遷村後的長者參加。分享會上,長者們看到重建的3D島嶼,認出了曾經的鄰里建築,激動不已,這些感人回饋成為團隊繼續推進計畫的重要動力。

團隊計畫明年與大溪國小和人文國小等教育機構合作,並與蘭陽博物館和龜山島漁村文物館共同舉辦展覽,進一步宣揚龜山島的歷史與文化。團隊成員希望,這不僅能一解老宜蘭人的鄉愁,也能成為人們認識宜蘭文化的起點,讓這段曾經消逝的歷史在數位時代重新被珍視與傳承。

cnews134250113a03

隨著時代變遷,花蓮縣萬榮鄉的織布技藝面臨失傳危機。年輕一代對這項傳統工藝的了解和興趣逐漸減少,團隊「小雞會飛」以數位科技為這項古老技藝注入新的生命力。希望織布技藝能在現代社會中再度被重視,不再只是一段過去的記憶,而是推動地方文化永續發展的驕傲。

團隊的願景是打造一個能保存、教學織布技藝的數位平台「TMINUN」,讓太魯閣族的織布文化在虛擬與現實中再次綻放光彩。雖然目前平台仍處開發階段,但已與花蓮縣立明利國小合作開展織布教學測試,已陸續收集到不少紙本內容,正一步步將其數位化保存。未來,這個平台不僅讓學生能在線上學習織布的基本技能,還能記錄和分享他們的學習歷程。老師也可以透過平台即時輔導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建議和評估。為了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平台還設計了徽章和點數認證機制,鼓勵學生創新設計織布圖案,從中發掘出更多創造力。

透過TMINUN平台,團隊希望能夠點燃萬榮鄉小學生和青少年對織布文化的熱情,並能系統化地學習這項技藝。同時將協助在地居民開拓織品市場,提升織布專業人口的技能水準,為太魯閣族織布文化的傳承和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數位典藏與分享織布作品功能,則是讓外界更深入了解這項傳統技藝的美麗與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計劃持續優化平台功能,並將TMINUN推廣至更多原住民社區,擴大太魯閣族織布文化的傳承範圍。未來將推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織布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能親身感受太魯閣族的編織之美。團隊期待與在地創作者及市場買家合作,將原住民文化融入創意商品化,為萬榮鄉的織品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能量。

團隊深信,當數位創新與文化傳承相結合時,傳統技藝將不僅是歷史的一部分,更是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透過這場數位革命,將讓太魯閣族的織布技藝在世代間流傳下去,並為地方創造更多可能性。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團隊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聯發科技智在家鄉】AI也能變老師!全方位推動偏鄉文化與教育傳承

【聯發科技智在家鄉】以創新科技為茶鄉注入動能 「鹿谷小綠人」奪競賽優等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