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 阿原北海明珠堅守承諾 江榮原:永續是自然形成的模樣

  •  2025-10-16

cnews124250923a1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林佑威/新北報導

2024年落成的「北海明珠」創生基地,在阿原工作室創辦人江榮原眼中,是一個以人為核心、將承諾化為基石的永續現場。江榮原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表示,永續的最源頭,不是口號或評等,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承諾及感情。

2005,阿原工作室從金山的小漁村出發,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在海濱扎根,鄉親幫忙種地、做肥皂、打理全部流程,讓品牌一步一步站穩腳步。江榮原回憶,創業第2年起,從兩、三位到約二十位在地夥伴加入,看著一路並肩的夥伴,當時就真誠向大家許下心願:「我們讓北海岸變成肥皂的故鄉,未來管理、運營、創造肥皂的人,都希望是當地的人」。

隨著品牌開始受到矚目與擴張,原本的鄉間空間已難以負荷,阿原團隊尋覓廠房,從基隆大武崙、北海四汴頭、金山工業區到淡水,最遠甚至評估到桃園南坎,但江榮原心裡反覆浮現的是:「工廠若遷移很遠,這些人該怎麼辦?」最後先在淡水承租廠房暫時過渡,台二線這一段長達46公里的通勤,讓在鄉親每日往返多出2小時以上,除了提供交通車支援,江榮原也對夥伴保證:「3年內一定把大家帶回來」。

「北海明珠」正是這個承諾的落點,距金山僅13公里,讓在地夥伴不必為了工廠擴張而離開生活的土地與社群。江榮原直言,當初選址不是為了永續的標籤,而是希望讓一起走來的人都能繼續留下,其他關於環境的選擇,便會自然而然長出來,「與其強行擴張,不如緩慢、和諧和周遭人事物共處」。

永續工廠從道路到基地尾端落差8公尺,順著地形把建築物蓋成斜坡型,江榮原說, 這種做法可能是對這塊土地最好的接待。在水資源上,北海明珠做到百分之百水循環,雨水不外流,成為灌溉與公共空間清潔之用,生活用水取自乾淨地下水。他自信表示:「整個廠區沒有接一根自來水管」。做肥皂仍沿用陽明山山泉水,維持最初的堅持,把「水」這件每天都要面對的事做到最好。

為了對環境更友善,北海明珠大量鋪設透氣吸水的透氣磚,兼顧調節水分與熱排放;廠房刻意挑高、讓空氣自然流動,降低空調負載,室內採用礦物漆可降低化學氣體釋放,還能與建築隨時間一起自然舊化;外部盡量不用高能壓鑄的帷幕、玻璃、有色鋼板與磁磚,而是以清水模、抿石子與紅磚等簡單材料回應土地。

cnews124250923a12

「我們就是想乾乾淨淨、簡簡單單,用最簡單的方法,去做對環境好的事。」將似繁複的永續拆解成日常可行的選擇,像是紙材與包材上,阿原導入FSC認證材包裝,另外,洗沐產品從2年前已全面使用100%PCR再生瓶身

一路走來見過許多美好風景,最讓江榮原難忘的一幕,是出差時在東京車站月台的一次相遇。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台灣母親牽著孩子認出他,對孩子說:「我們看到了台灣最乾淨的一個人,他做了以後會對我們身體與環境很有幫助的事情」,接著母女對他深深一鞠躬。無需多言的肯定,自此對內心帶來一份安靜的喜悅。

「永續要對人真的有感覺、有感情,以他們為中心。」江榮原說,會持續在北海岸把一間工廠,活成一個承諾的日常。在他眼裡,當人沒有被落下,當水與空氣被疼惜,永續自然會長成土地和時間都認可的模樣。

「北海明珠」的每一滴水循環、每一塊紅磚呼吸裡,都是阿原對土地與人的承諾,最終流進了一塊塊肥皂與一瓶瓶洗沐裡,讓消費者在日常清潔時,不僅能感受草本的純淨,更能確信這份潔淨來自友善土地、珍惜水源的選擇。當理念落實為手心裡的觸感時,阿原產品不再只是清潔用品,而是與使用者共生共好的橋梁,讓每一次洗滌,成為一份能安心帶回家的祝福。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清潔是一種修行 阿原創辦人江榮原回顧品牌初心

阿原年度最大回饋 週年慶79折起、多重滿額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