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宗教療癒與當代靈性運動學術論壇 跨領域探討靈性與宗教的現代關係

  •  2025-10-02

cnews124250930a0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林佑威/台北報導

邀集國內相關領域頂尖學者與會,由政治大學宗教所主辦、台北市永旅基金會協辦的「宗教療癒與當代靈性運動學術論壇」26日舉行,以民俗醫療、現代身心靈活動、宗教心理學、宗教修行和功德四個方面,介紹及探討宗教醫療與當代靈性運動的發展內涵。治大學宗教所教授兼所長李玉珍指出,宗教生活不只屬於個人,還涉及團體與、制度與社會的發展,所以才以跨校團隊模式,希望集思廣益找到共識與方向。

這場學術論壇與會分享學者還包括治大學宗教所教授謝世維、輔仁大學宗教系教授蔡怡佳、 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學博士許麗玲、政治大學X實驗學院院長李維倫、中央研究院院士李豐楙、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教授張询、政治大學宗教所教授李玉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教授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教授丁仁傑、宗教ESG與SDGs學者詹茗任。台北市永旅基金會董事長李奇嶽、董事賴綉琪協助籌辦。

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秀芬表示,政大文學院的教授們涉獵領域廣泛,因此結合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進行以「療癒」為主題的知識探索,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式挫折與挑戰,每個人都需要修復身心靈的的方式,讓自己恢復成一個完整的人,進而跟社會有更好的相處。

台北市永旅基金會董事長李奇嶽認為,從古自今一直有四大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何方,我要如何過好這一輩子。」中西各派哲學、宗教各自提供宇宙真相的解讀,並提供各派修行和「做什麼、如何做」的法門。面對快速的現代生活,人們可以學習各種方式讓生活過得更好。

「 現代人跟宗教的關係是修行法門,是個人成長,心靈的對接。」李奇嶽指出,當代回到自身修行、跨越宗教的行動,從1960年的新時代運動開始,現在泛稱靈性運動,不追求外在的偶像崇拜、宗教膜拜,而是回到自我和造物主的鏈接,相信所有答案在我們的內在,以「萬法唯心造」並結合目前人類對於宇宙天體、科學、物理學、醫學和心理學認知,提供對宇宙真相、智慧的解讀和修行的方式。

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專委唐根深表示,現代生活對探討靈性與自我成長、自我超越,事實上個人的靈性與修行、宗教療癒有時會結合在一起,所以這場跨領域的討論別具意義,未來會持續與教育界結合探討宗教相關議題。

主辦單位表示,政治大學人文學院以及宗教所將繼續以學術團隊方式,發展深入宗教療癒與當代心靈運動的重要議題,提供了解當代社會對於身心靈修行與宗教發展的關鍵理念與方式。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走出靈性運動的東方之路 學界關注宗教療癒與當代靈性運動

【有影】靈性療癒深入現代生活 學者認為靈性教導應受保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