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鮮奶政策轉型啟示 從行政夢魘到有溫度的服務

  •  2025-09-19

unsplash示意圖

楊智強/全教總國會聯絡人

桃園市長張善政近日在市政會議表示,自明年2月新學期起正式推動「生生喝鮮乳」政策,師法台北市「鮮奶週報」政策的成功案例,由教育局設計導入數位兌換平台的方案,學生可在連鎖超商通路兌換,取代傳統配送模式。

去年,一場由農業部和教育部主導的「班班喝鮮奶」政策,在教學現場掀起軒然大波。看似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因執行細節一連串缺失,將行政重擔直接轉嫁在學校教師,引發諸多民怨,政策戛然而止。校園發放鮮奶曾是許多行政及導師共同的夢魘。一週兩次,一箱箱的鮮奶被送到學校門口,行政教職員被迫放下手邊工作緊急分裝發送到各班,接著導師放下正在授課的粉筆或級務工作,化身成鮮奶管理員。再次清點數量、檢查效期、在短短的課間時段教學活動被迫中斷,導師全場盯人,生怕鮮奶離開冷藏過久,導致學生腹瀉或食物中毒,就像另類的填鴨式教學。看似微不足道的瑣事,日復一日累積成巨大的時間與精神成本。

對照去年台北市,與桃園市即將跟進「生生喝鮮奶」政策,孩童憑數位學生證至校外連鎖通路領取鮮奶,看到了地方政府在福利政策設計上的智慧。這不僅是照顧學童健康的成功方案,更是一場卓越的「校園行政減量」典範,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施行策略。台北桃園體貼地將鮮奶發放環節,從行政過勞的各級學校,轉移至便利且高效能的商業系統。台北市讓學生憑數位學生證或幼兒數位卡證,每週至連鎖超商及賣場兌換,桃園市也跟進採用類似模式。

這種去中心化的作法,帶來了多重效益。教師得以專注教學, 無需中斷備課或教學時間點收, 學校行政人員再也無須處理大量的後勤物流。這些工作回歸專業廠商,行政流程簡化,整體運作效率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更具彈性的服務,現在學生與家長可以憑數位學生證,自由選擇方便的時間與地點前往超商兌換,更避免資源因無法即時領取而報廢的環境傷害。

推陳出新的鮮奶政策,為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課。一項好的創新福利政策,應以人為本。不能只看其給予了什麼,更要評估其「減少」了什麼。在教育現場,教師們最需要被減少的,就是繁瑣且與教學無關的行政負擔。如果教育部當初懂得傾聽現場建言,以數位兌換券取代學校實體配發,豈落得虎頭蛇尾的下場?

政府編列預算導入創新設計,將「減法思維」落實到教學現場,家長學生也感受政策的溫度與彈性,除了是校園行政減量實例,更尊重民眾生活多元節奏的典範。面對未來各類教育福利政策,期盼中央與地方能持續深化行政減量與家庭自主雙重目標,共同營造更有溫度、以人為本的教育現場。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從德國「官僚主義」到台灣萬年稅單

【投書】護童專案的年度大秀 誰來終結教師的馬路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