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言行失當的制度推手 校事會議悖論

  •  2025-10-21

【投書】言行失當的制度推手 校事會議悖論 7

楊智強/全教總國會聯絡人

近年來,校事會議成為臺灣學校中處理教師不適任的重要制度,莊國榮本人扮演了其中不可忽視的角色。他長期擔任教育部校事會議調查人才庫講師,負責培訓調查團隊,解析調查權限與程序,推動校事會議制度正常化,並倡導透過制度保護學生與學校教學環境。然而,他在制度推動之外,其言行失當的歷史和個人的師德爭議,彷彿映照出校事會議制度強烈的諷刺。

回顧2008年,當時擔任政大助理教授的莊國榮,曾對時任總統馬英九及其父馬鶴凌發表了一系列粗鄙不堪、極具侮辱性的公開言論。他屢次在網路及公開場合批評馬英九是「小孬孬」、「不學無術的廢物」,並攻擊其父親馬鶴凌是「淺薄無能、顛倒是非的政客」,其言詞之激烈,引起社會軒然大波,輿論多所譴責。最終,這些行為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政大教評會判定其言論構成「行為不檢、有損師道」,決議不予續聘教職。政大當時明確指出,莊國榮的不當言論嚴重損害了教師的專業形象與社會信任,成為校園中「教師禁任」的典型案例。

匪夷所思的是,這位曾被學術機構認定「有損師道」者,近日卻在社群媒體上為校事會議制度辯護,力挺嚴格汰除不適任教師。然其護航文本不僅充滿情緒化措辭,更展現了嚴重的邏輯謬誤與論辯失格。他援引少數被認定不適任的教師數據,便試圖否定教師權益團體針對程序濫權和潛在冤案的合理質疑,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

此外,莊國榮以帶有強烈攻擊性的語句針對全教會理事長進行人身攻擊,並刻意扭曲或竄改對方論點,製造非黑即白的錯誤二分法,企圖以霸凌式的姿態打壓不同聲音。這種不尊重程序正義及理性論辯倫理的態度,恰恰暴露了其自身對制度理解的偏頗與傲慢。

總而言之,莊國榮的案例活生生地體現了何謂「不適任」的典範悖論。他一方面是校事會議的關鍵推手,掌握著調查與懲處機制的發言權,另一方面卻因自身行為不檢、言論失當而曾遭學術界淘汰,且至今仍以雙重標準和霸凌式言論反駁質疑,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盜匪當警察」的荒謬情境。

教育現場亟需的是真誠、專業且具備正義素養的教師與管理者。這些角色必須言行一致,堅守師德,並以公正標準尊重程序正義與理性溝通。唯有屏除這種口說正義、自身卻偏離師道的角色,臺灣的教育生態才能真正邁向公正與進步。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納稅人不要特權 但需基本人權

【投書】讓文化歸文化 政治歸政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