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楊振寧去世 評價兩極

  •  2025-10-28

【投書】楊振寧去世 評價兩極 7

鄧鴻源/大學教授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於10月18日因病在北京辭世,享嵩壽103歲。根據新華社18日的報導指出,楊振寧一生致力於理論物理研究,對現代物理學發展貢獻卓著,其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跨越一個世紀。

楊振寧是華裔物理學家,1957 年,他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的一生與學術貢獻,以及後來的政治與社會立場,引發了各界褒貶不一的評價。

論學術成就,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徹底改變了基本粒子物理學,在學術界影響深遠,卻無實用價值,與一般民眾生活沒什麼關係。

此外,他與米爾斯(Robert Mills)合作提出的「楊–米爾斯場論」更是後來標準模型的基礎之一,對現代理論物理至關重要,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論爭議與批評,他在中國政治與學術環境上的立場引發爭議。有人認為他對中國政府過於迎合,對中國政治現實保持沉默,欠缺批判精神,與國內外知識份子對他的期待有明顯的落差。所以有人說,他是科學的巨人,卻是政治的侏儒。

其次,他與李政道因諾貝爾獎論文的排名之爭而交惡,彼此心胸頗為狹窄,因為如果不是吳健雄幫他們做實驗證實,他們也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此事印證文人相輕,至今猶然。比他倆高風亮節的是吳健雄。

2000 年代後,楊選擇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這一舉動既被一些人視為愛國,也有人認為是「向中國靠攏」。晚年他娶比自己小 54 歲的翁帆,也引起社會上兩極化的爭議。

教育上,楊說,他這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是讓中國人覺得歐美國家能,中國也能,然而中國至今仍然無法自行培養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只因欠缺自由與民主的研究環境,科學家只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只是令人納悶的是,楊振寧曾目睹中共助紂為虐,協助北韓屠殺美國人,老毛在治理中國時倒行逆施、殘害人權,為何會與李政道一樣,設置獎學金,協助中國培養科學人才,讓中共如虎添翼威脅台、美?

人格上,有人批評他們當年許多西南聯大的學生,在中國抗戰期間只會唸書,不關心國家存亡,對抗戰沒有任何貢獻,然而同時卻有許多中小學生因加入抗戰行列而身亡,如松山戰役中有許多少年兵戰死,這一點,筆者也始終無法理解!

此外,他領公費出國讀書,年輕時卻沒回來貢獻祖國,退休後才回來,許多人因此批評他不忠。不過那時後中國已改朝換代,他要效忠誰?有人慶幸他年輕時沒回國,因為當年回國者有許多人慘遭文革迫害,不知他們是否後悔回歸祖國?

總之,楊振寧博士是一位學術成就極高,但社會評價兩極的物理學巨擘,是非自有公斷。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國立中正大學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稅不安心 禍國殃民

【投書】沉默的代價:從北車性侵到學費悲劇 社會的冷漠正在吞噬我們的良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