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到底還有沒有光復?

  •  2025-09-30

【投書】到底還有沒有光復? 7

宋明/退休人員

民進黨祕書長徐國勇說台灣沒有光復節,更不能有光復兩個字,結果老天給花蓮光復鄉來個慘痛的教訓,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大水重創光復鄉。災情嚴重截至9月28日死亡為17人、失聯7人、受傷100人。(徐國勇稱,「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1945年日本投降時,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命令蔣介石代表同盟國接收台灣,引發島內輿論撻伐。國民黨譴責其言論歪曲歷史「荒謬至極」。輿論認為徐所言是呼應美方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謬論。)

善良的台灣人,連日來自動自發奔赴災區救災幫忙,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雨鞋超人」把光復車站塞爆了,展現台灣民眾的愛心,這應該可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

救災重要還是搞政治謀算重要?

這次災害與921大地震不同,主要集中在花蓮光復鄉單一鄉鎮,中央、地方卻各設「指揮中心」,距離僅300公尺,27日還各自開防災記者會,引發基層搜救人員不滿「何時能合作」;筆者猜想大概是政治人物要撇開責任問題?到底該誰負責任?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同時也是國人應該記取的慘痛教訓!不管是中央或地方誰該提早解決各自的問題,就該及早解決不能心存僥倖。

極端氣候造成嚴重的災害,政府和人民要有防災如作戰的認識:

劇烈的極端氣候不僅帶來創紀錄的高溫,洪水、乾旱和寒流也愈發頻繁、釀成嚴重災害,這些異常景象恐怕成為全人類的新日常。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定義,時雨量超過 50 毫米就是豪雨。今年在亞洲和歐洲下的豪雨又大又急,其雨量有超過10倍豪雨的紀錄,受災區的景象彷彿災難電影。

8月中旬,農業部長陳駿季說「沒有立即危險,會好好監控」,而在8月12、13日,楊柳颱風來襲,那時撤離的規模大概是3個鄉、5個村、600人,中央與地方都有提供相關的模擬結果。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一直到9月10日進駐,而那時所使用的模擬結果仍維持在「3個鄉鎮、5個村、600人」。到了9月20日,也就是樺加沙颱風來襲前,雖尚未發布海陸警報,但當日的通報內容仍是相同的撤離範圍與人數。

9月21日中午的第二次通報,同樣維持原有規模。直到9月21日晚間的災防會議,台大模擬的結果出來了,發現災害情勢比原本預估的大上10倍,要撤離的範圍更大,所以才在這個會議提出希望能夠擴大撤離。這次樺加沙颱風帶來的雨量來得又快又大,氣象署統計至23日晚上8點累積雨量將達1000毫米以上,又以花東地區最為劇烈,如果不及早撤離根本來不及。

媒體人黃揚明提到,第一次要撤離8000人規模是在9月21日晚上,而那時通報給花蓮縣政府已經深夜了,幾乎沒辦法做事情,當然這個都還好,至少還在潰堤前做出最新預判,減少死傷人數。黃揚明表示「現在我只服李鴻源部長一個人。」他的潛勢預測是準確的,與事後災害發生的狀況最貼近。

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中央、地方通力合作,先把災情解除,其實我們有各行各業的人才,端看執政者有沒有更遠大的胸襟,站在人民的立場,好好虛心求教這些專才,然後好好處理台灣更多的堰塞湖相關問題。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觀測黑洞是心靈最偉大的探險

【投書】檢察官專業知識不足應予淘汰減少危害社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