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共善學思會6-2】從亞里斯多德到孔孟之道 薩克斯倡「儒家和平」成全球共善典範

  •  2025-10-30

【慈濟共善學思會6-2】從亞里斯多德到孔孟之道 薩克斯倡「儒家和平」成全球共善典範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林佑威、陳巧紜/台北報導

2022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教授於(27)日出席由慈濟、唐獎及羅馬俱樂部共同主辦、CNEWS匯流新聞協辦的「善文明:利他、和合、永續」全球共善學思會,發表演講〈邁向全球倫理:古代智慧應對現代挑戰〉。他強調,人類當前最大挑戰並非技術或經濟問題,而是「如何共存」的倫理危機,唯有回歸古代哲思中的德行倫理,才能引領現代社會走向真正的和平與永續。

薩克斯教授感謝唐獎、慈濟基金會與羅馬俱樂部共同舉辦本次論壇,協辦單位CNEWS匯流新聞網,並指出三方皆以古代智慧回應現代挑戰的精神典範。他特別讚揚唐獎結合創新、社會正義與永續進步的宗旨,認為正體現出人類追求共善文明的理想。

薩克斯表示,當前世界正陷於核時代的生存邊緣,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的「末日之鐘」指標,人類距離毀滅僅剩89秒,這是歷史上最危險的時刻。他直言,「我們擁有毀滅世界的技術,卻缺乏引導理性的倫理」,呼籲各國領袖建立「全球治國倫理」,以避免核衝突並確保共同生存。

薩克斯將現況歸咎於西方「現實主義」思維——從霍布斯《利維坦》以降,將人性視為競爭與衝突的根源,導致國際政治陷入「大國悲劇」。相對之下,他提出亞里斯多德的「德行倫理」與東方的「儒家思想」作為對照,指出兩者皆強調教育、自我修養與社會和諧,並以仁義禮智信、智慧與節制為政治與社會的基石。

薩克斯以歷史為證,指出16至19世紀東亞地區長達數百年的「儒家和平」,顯示衝突並非人類宿命,而是思想選擇的結果。他呼籲以亞里斯多德的實踐智慧、孔孟的仁義之道、佛教的慈悲倫理與伊斯蘭的正義精神,共同建立「全球倫理」的新秩序。

「人皆有惻隱之心。」薩克斯引用孟子之言作結,強調人類生而具備向善的萌芽,只要持續培養德行與良知,就能跨越現實主義的恐懼與分裂,開創以智慧、慈悲與正義為核心的文明新時代。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林佑威 陳巧紜。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慈濟共善學思會6-3】以慈悲為橋、以行動為本 何日生:善文明是人類共榮共存的新啟蒙

【慈濟共善學思會6-4】波赫士啟發佛教式解放 西爾維亞:新人文主義要學會「無我與開放」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