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美中霸權轉移:決勝的關鍵已浮出水面

  •  2025-07-21

【張亞中專欄】美中霸權轉移:決勝的關鍵已浮出水面 3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在當前國際秩序劇烈變動的格局下,全球正見證一場歷史級的霸權轉移:美國這個昔日的世界領袖,面對內憂外患與國力衰退,逐漸收縮其「公共財」的提供,強調所謂的「公平貿易」,其實是在對盟友斤斤計較、對對手強硬挑釁,展現出一種缺乏耐心與自信的霸主姿態;而與之相對的中國大陸,則以開放、合作、共贏的姿態迅速崛起,不僅強調「自由貿易」,還積極釋放公共財,與發展中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這場對決的天平,已經開始明顯傾斜。

美國總統川普是這場霸權轉移中最具象徵性的角色。他口出狂言,對盟友如歐盟、加拿大徵收高額關稅,不惜撕裂長年累積的盟邦信任基礎。近日他更揚言自8月起對歐盟產品徵收30%的關稅,迫使歐盟制定720億歐元的反制清單。這種貿易霸凌不僅使美國在道義上失去正當性,也逼迫原本的友邦另尋依靠,加速了全球經濟的「去美化」進程。加拿大與歐洲已有民間聲音,要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與中國大陸建立基於本國利益的新型關係。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正在悄然推動新秩序的重塑。在近日於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中,大陸領導人反覆強調反對單邊制裁與貿易壁壘,持續捍衛自由貿易。在上海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中,中方更提出「團結引領全球南方」的主張,拉攏發展中國家,共同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從去年12月1日開始,所有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目前是53個,均獲得了中方給予了100%稅目產品零關稅的待遇。這些行動,正是對美國川普「公平貿易」論調的有力對抗,並以務實合作取代威脅與制裁,吸引愈來愈多國家的青睞。

從戰略上看,這不僅是一場關稅或貿易政策之爭,而是一場治理模式與國際角色的角力。一方是強調「我優先」、動輒以懲罰性手段對待盟友與對手的美國;一方則是提倡「共同發展」、以經濟整合和基礎建設為手段,尋求多邊共贏的中國。兩種路線孰可勝出,雖尚未定論,但從現有態勢來看,只要中國大陸內部保持穩定、經濟持續成長,其吸引力與影響力將會日益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並未強調「稱霸」,反而一再聲稱「絕不稱霸」,試圖以軟實力與制度優勢來贏得國際認同。事實上,中國正在做的,正是美國不願意做的——提供基礎建設援助、零關稅待遇、政治不干涉。這些作為尤其受到「全球南方」——也就是非西方世界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高度歡迎,甚至形成一股反霸權、反單邊的新潮流。

霸權轉移的決勝關鍵,並不只是軍力或經濟總量,而在於一個國家是否能提供穩定的預期、可信的制度、與有吸引力的發展模式。在這場競逐中,美國若持續內耗、孤立與傲慢,那麼它將一步步喪失領導地位。而中國大陸,只要能維持內部穩定、對外開放,就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秩序的新中心。

正如歷史上的霸權轉移從來不是突如其來的劇變,而是長期結構性累積下的結果。今天,這樣的轉移已不再是抽象預測,而是正在全球各地具體發生的事實。從供應鏈重組到貿易結盟,從安全架構到話語權塑造,「誰是真正能創造全球公共財的新霸主」,已逐漸有了答案。歷史的鐘擺已動,霸權轉移的關鍵,已經浮出水面。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賴清德過境美國 有變數?誰的得、誰的失?

【張亞中專欄】請改漢光演習為綠光演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