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南韓官員的失禮

  •  2025-08-12

박선영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在國際交往的場合中,因為種種原因,臨時調整或取消行程固然是拜訪方的責任,但有經驗的外交人士都明白,這種情況並非罕見。多數被訪方,即便心中不滿,也會以克制、含蓄的態度處理,不在公開場合口出惡言。因為公開批評,不僅無助於雙邊關係,反而會傳遞出輕蔑與敵意,顯露外交修養的不足。

然而,南韓真相和解委員會委員長朴宣映,卻選擇在社群媒體上公開指責台灣官員「外交失禮」,甚至將1992年韓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往事搬上檯面,形容台灣將以「傲慢與無禮」的形象留在她心中。此舉已經不只是情緒失控,而是公然羞辱。

在本案中,台灣官員並非無預警缺席,而是因為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臨時有重大討論,必須即時投入,才不得已於前一日晚間透過駐韓代表處通知取消行程,並同時表達誠摯歉意。更重要的是,南韓方面當時已明確回覆「理解並期待未來再交流」。既然事前已經諒解,為何事後又在公開平台反口批評?這種前後不一的態度,不僅顯得情緒化,更損及南韓官方形象。

這樣的反應,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修養不足,缺乏基本外交分寸;第二,就是根本不在乎得罪台灣,甚至認為台灣官員的尊嚴不值一提。請問,如果今天臨時取消的是美國官員,朴宣映還敢如此公開批評嗎?恐怕不敢。這就是對台灣的雙重標準。韓國人向來有「事大主義」傳統,看來,在這些南韓官員眼中,公開羞辱台灣官員又何妨?

外交場合講究的是彼此尊重與互信。台灣方面雖然臨時取消行程,但理由合理、態度誠懇,並取得事前諒解,這在國際慣例上已算是妥善處理。真正失禮的,是在事後翻臉、公開羞辱對方的行為。更何況,還將三十多年前的斷交歷史作為「情感背景」加以渲染,並直言台灣將以「傲慢與無禮」的形象留在她心中。這種翻舊帳、挑舊恨,把一段國際政治的歷史轉化為個人情緒的攻擊素材。這不僅不專業,更不符合她從事「真相和解」的工作格局。

台灣社會必須清楚看到,南韓部分官員的這種態度,反映的是對台灣缺乏尊重的深層心態。政府相關單位除了應表達遺憾,也應在南韓輿論發聲,更要向南韓駐台代表處抗議。另外,反求諸己,就是更應檢討自身的外交作法,為什麼南韓官員敢如此囂張地公開羞辱台灣?是因為我們對外關係的籌碼不足,還是因為我們在外交上過於退讓,讓別人誤以為可以肆意輕侮?

朴宣映此舉,完全沒有國際風度,是他個人的無禮,其實也是南韓的恥辱。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本應以平等為前提。南韓政府如果不約束這類失禮言行,最終損害的將是自己的國際形象與台灣人民對南韓的好感與友誼。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박선영 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以色列對哈馬斯最後一役的危險賭局

【張亞中專欄】賴清德政府面對外交攻擊的失能與失格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