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社論】勿將「矽盾」賤賣— 借鑒中俄與美談判經驗 台灣應以核心技術換取美國具體承諾

  •  2025-10-22

【匯流社論】勿將「矽盾」賤賣— 借鑒中俄與美談判經驗 台灣應以核心技術換取美國具體承諾 3

CNEWS匯流新聞網/主筆室

全球目光聚焦於華府,川普總統的再次執政已將世界帶入一個「極限交易」的新時代。面對這位以「美國優先」為唯一準則的談判家,台灣的國家戰略已無模糊空間。副總統蕭美琴所承諾的「半導體生態系赴美」計畫,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能打出的最後一張、也是最強的一張王牌——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即「矽盾」。

然而,烏克蘭戰爭的教訓血淋淋告訴我們,沒有條約的盟友,其安全保障不過是國際政治中的一句空泛承諾。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旦台灣的技術、人才與生態系被美國成功複製,台灣的戰略價值將大幅貶損。屆時,在川普的功利主義天平上,台灣極可能從「必須保護的夥伴」淪為「可以交易的籌碼」。

不過,川普的TACO談判模式也給了我方啟示:我們不應將川普視為無法撼動的意志,而應將其視為一位對「強硬施壓」會做出實質反應的交易對手。中國和俄羅斯在與川普的談判中,一再證明了這一點:當他們堅決不退,並讓川普的「極限施壓」面臨國內外的高昂成本時,川普就會在細節上或時間點上做出功能性退讓,以求達成一個能宣稱為「勝利」的交易。

台灣不應是美國戰略中的單向供血者。 我們主張,台灣政府必須立即停止「輕易承諾」半導體產業赴美擴大投資的單邊善意。我們應以核心技術作為最終談判槓桿,向美國發出明確的「通牒」:我們將採取「中俄式」的堅定不退讓立場。 若無法獲得具法律約束力的「產業低關稅保障」和「對台海衝突的明確軍事承諾」,台灣將會嚴格限制半導體核心產業鏈的對美投入。

借鑒中俄經驗:強硬是川普唯一聽得懂的語言

檢視川普在近期與中國關稅談判和斡旋俄烏衝突的表現,他對「強硬」的反應模式非常清晰。從中國的貿易戰經驗分析,中國在貿易戰中堅決不退,採取對等關稅反制,抵制購買大豆,管制稀土出口,導致美國農民和部分產業受創。這種「以牙還牙」的強硬姿態,最終迫使川普尋求階段性協議,且並未達成他最初宣稱的全面性、對美國絕對有利的目標。

而以俄羅斯的安全談判經驗來看,近期俄羅斯在與川普的和平斡旋中,堅持保留已佔領領土的強硬立場。據媒體報導,川普最終改變了對烏克蘭的態度,甚至敦促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停戰條件」,以求快速達成一個他可以宣稱「結束戰爭」的交易。這顯示,當對手意志堅定,且川普發現「打垮對手」的成本遠高於他的政治收益時,他會選擇讓盟友付出代價,來滿足對手的核心要求。

對台灣的啟示來說,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世界第一,在美國面臨「晶片國安」的當下,有跟川普強硬的籌碼。台灣不能展現出「軟弱」或「乞求」的姿態。一旦台灣輕易讓渡核心技術,就會被川普視為「已獲勝的籌碼」。台灣必須在半導體投資上採取同樣的、具體且不可動搖的強硬立場,明確劃定「交易底線」,讓川普意識到,要拿到台灣的技術,他必須付出美國國家層面的「安全與經貿承諾」作為代價。

以核心技術換取台灣產業「低關稅」保障協議

台灣以中小型企業,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型態,這些企業承擔不起美國可能實施的「高關稅壁壘」。在與美談判的過程中,台灣必須發出最明確的要求,且必須與半導體上下遊產業赴美投資進度掛鉤。

首先要求永久、全面性的低關稅協議,並作為先決條件。台灣必須明確要求與美國簽署一份《產業低關稅協議》,以及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的「零關稅」協議 ,最好以國會立法形式鞏固其法律效力,避免總統個人意願改變而失效。

若美國未能簽署並通過此低關稅立法,台灣政府應明確宣布,核心供應鏈的更多投資、以及關鍵人才的長期簽證計畫,將被凍結。 除非美國提供可預期的經貿穩定性,否則台灣不會讓核心技術面臨「在美國高成本生產,同時在台灣面臨高關稅壁壘」的雙重風險。

以核心技術換取美國「明確的安全承諾」

美國傳統對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在當前已是台灣安全的最大風險。川普的交易式外交可能隨時將模糊變成對台灣不利的「明確讓步」。

台灣必須要求美國對台海衝突做出明確承諾,以避免在美國確保晶片安全後被交易。

台灣首先應要求「武器交付法制化」,要求美國將對台軍售提升至「預算先行、按期交付」的模式,避免軍售積壓(Backlog)的現象再次發生。

其次要求「聯合戰略規劃」具體化,要求美國在情報共享、戰略演習、後勤支援等方面,進行更高程度、更具體且不可逆的合作。

若可行應將「晶片安全」與「武力應對」直接掛鉤,台灣應要求美國以國會立法或雙邊協議形式,將任何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武力威脅或攻擊,明確視為對美國國家經濟和軍事安全的直接攻擊。

美國更應排除「不派兵」選項,台灣政府必須要求美國澄清,在中國對台發動全面或大規模攻擊時,美國的介入將是「實質性」且「實時性」的。若美國無法承諾在中國犯台時,立即提供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以維護台海穩定,台灣政府不應再承諾半導體核心技術的進一步轉移。 這是為了避免台灣在技術被掏空後,最終只換來「武器和資金援助」,而非真正能嚇阻中國的「軍事協防」。

談判籌碼的「硬期限」

台灣的半導體技術是獨一無二的,但它的戰略價值是有時限的。一旦美國本土產能建立,台灣的談判籌碼將會迅速縮水。

因此,台灣政府必須展現出對國家核心利益的終極捍衛立場:若美國政府無法在可接受的期限內,以國會立法或雙邊條約形式,明確提供台灣產業「低關稅保障」與「對台海危機的明確軍事承諾」,台灣政府不應輕易批准或鼓勵更多的核心半導體技術、製造與人才赴美,應將其保留在台灣,作為「矽盾」的終極防禦力量。

這不是破壞盟友關係,而是依據川普自己的交易邏輯與其進行對話。只有以牙還牙的「強硬」,才能確保台灣在「極限交易」的時代中,維護自身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失智靠藥物治療還不夠! 中研院、耕莘醫院合作「一訓練」維持記憶力

日首度批准藥局開賣「事後避孕藥」 台灣跟進?食藥署表態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