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聖專欄】賴清德的美國投名狀──沈伯洋

  •  2025-07-30

【何啟聖專欄】賴清德的美國投名狀──沈伯洋 11

何啟聖/資深媒體人

大罷免潰敗後,社會輿論四起尋找戰犯。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直指,沈伯洋不只是失敗的關鍵推手,更是「民進黨之恥」,若有羞恥心,理應辭去不分區立委。這樣一個被黨內外同聲批判的人物,為何卻能在 2024 年大選中,列名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第二順位?答案耐人尋味。

其實,原因很簡單:沈伯洋是一張美國牌。

根據公開資料,沈所主導的「台灣民主實驗室」自 2020 年起,透過美國國務院等官方渠道獲得超過 135 萬美元資助;其「黑熊學院」更在 2022 年接受 AIT(美國在台協會)200 至 300 萬台幣的直接贊助,甚至經由匯款進入其個人帳戶。另有媒體依據美國政府 USAspending 系統紀錄揭露,僅 2021 與 2024 兩次撥款,就累計 40.5 萬美元。這些金額與管道,已足以證明沈伯洋並非單純的「本土公民運動者」,而是美方長年資助、扶植的輿論代理人。

然而,最諷刺的是:沈伯洋的父親早年在大陸經商,累積財富。若換作藍營人士,民進黨必定扣上「賺紅錢」、「被統戰」、「真賣台」的帽子;但在沈伯洋身上,卻能輕描淡寫為「正常商業行為」。一旦涉及綠營自己人,雙重標準立刻橫行——收美國錢就成了「愛台灣」、收大陸錢就變成「賣台灣」。

這才是真正的「抗中保台」:抗的是大陸,保的卻是政權;口口聲聲反對「外來干預」,實際卻張開雙手迎接美方的金援與庇護。沈伯洋能位居不分區第二,正是賴清德遞交給美國的一份投名狀。這不是單純的人事任命,而是一種政治表態:綠營新領導人願意守護美國在台灣的輿論資產。

護航沈伯洋,就是護航外國勢力在台灣深耕的影響力。當國家領導人選擇以外國金援網絡來支撐自己的政治布局,台灣的民主就已被變質。所謂的「國安專家」,其實只是「外資代言人」;所謂的「防衛教育」,不過是另一場政治洗腦。

這才是最值得全民警惕的地方。民進黨一再利用雙重標準操作內外敵人,卻從未面對自身與美方的深度勾連。若台灣的自主只是建立在一份份「投名狀」之上,那麼這份民主,終將淪為笑柄。而最後為這場荒謬劇付出代價的,不是美國,也不是民進黨,而是全體台灣人民。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何啟聖專欄】賴清德不要成為假訊息的源頭

【何啟聖專欄】請尊重盧秀燕的政治判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