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失眠、吃不下」恐是女性心臟衰竭警訊 醫曝黃金3原則靠它拆彈

  •  2025-07-16

cnews207250716a0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李衣綸/台北報導

「我只是最近比較累、吃不下、睡不好」,這可能是妳的心臟在求救。台灣心臟病早已佔據國人第二大死亡原因超過15年,僅次於癌症,平均每23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女性的心臟疾病常因表現非典型症狀,使患者容易錯過治療時機。為提升女性對於心臟疾病的警覺性,亞東醫院攜手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舉辦衛教講座,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表示,為提供個別化治療,亞東醫院也設立女性心臟特別門診,盼提供女性專屬照護。

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藝耀指出,女性心臟衰竭容易以疲憊、失眠、活動力下降、腹脹、腸胃不適等,看似日常的疲勞感的症狀出現,而這也使女性患者比男性更難被正確診斷,直到病情惡化時,才驚覺危機已逼近。亞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芫宏說明,除了診斷與症狀的差異外,女性患者也可能因缺乏體力或因罹患心衰對心理造成的影響,承受更多的身體及社會的限制,導致他們延誤就醫。臨床研究也顯示,心臟衰竭女性患者在確診後的五年內死亡率高於男性達11%,反映出誤診與診斷延遲的嚴重後果。

面對心臟衰竭的威脅,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日新提出黃金三原則,盼藉此幫助高風險族群對自身狀況有所警覺。首先是,一年有兩次或兩次以上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其次,口服利尿劑六個月內增加一半以上的劑量;最後是,對藥物的耐受性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服藥後仍有症狀出現。若三項條件皆符合,則應該考慮心臟進階治療。

黃日新說明,常見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以心臟移植與左心室輔助器(LVAD)為主,雖然臨床中女性心臟移植成功率較高,然而,平均每位患者等待心臟時長約500天,至今仍有350位患者正在等待心臟移植。急性心臟衰竭的發作是猝不及防的,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不但需忍受疾病所帶來的不適,更可能因心臟衰竭的發作而反覆進出醫院,對患者、家屬生理和心理都將是一大負擔。

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心臟衰竭的治療已有不同選擇,新一代的左心室輔助器(LVAD)體積小,更適合女性使用,有許多女性患者在接受手術後生活品質大幅改善。現今左心室輔助器(LVAD)有機會為女性患者生活帶來新的希望,目前統計至2024年,已有71例患者使用左心室輔助器(LVAD)來延續生命。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呼籲,此次「妳的心健康,幸福不心慌」衛教講座,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女性患者及一般民眾,即時把握心臟的警訊,若自身或家人近期有心臟衰竭相關症狀,應盡速至門診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與「心」重新連結。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是每扇門都能裝電子鎖 專家揭挑選3原則

昇恆昌RICHCLUB打造旅遊會員經濟新引擎 威力導演AI自動剪片掀影音創作新紀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