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s NEWS


調查新聞

帶您了解最新、最熱門的民調資訊......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民調】70%願為保台而戰、77%盼兩岸和平 台灣人很矛盾

  •  2022-03-15
  •  
  •  臺灣調查網編輯部

▲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不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說法。(圖/pixabay)

臺灣調查網記者譚英瑛/報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20天,根據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於3月15日所公布的民調指出,有61.6%受訪者不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26.1%認同;就近期美台的友好互動,36.7%認為美國是真心支持台灣,46.9%民眾認為美國並非真心。

▲是否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圖/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本民調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委由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以市內電話及手機電話兩種方式進行,並在3月11日至13日完成1,076份有效樣本,其中室內電話完成539份,手機電話則完成537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9%。

民調問到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是否引發中國加快統一台灣進展,有62.4%認為不會加快,25.5%認為會加快;在兩岸局勢上,中國曾表態不排除武力犯台,在美國不軍事支援台灣的情況下,有56.2%認為台灣沒有能力單獨抵擋中國軍事行動,34.7%認為有能力抵擋,假使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有70.2%受訪者表示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

即便有七成民眾願意為台灣而戰,不過仍有77.3%民眾認為兩岸應維持「和平往來」,只有16.1%民眾認為應「抗中保台」;在台灣人對美國態度上,有42.7%民眾覺得美國會出兵協助,47.3%認為不會,這顯示民眾對美國出兵協助的態度分歧。

▲美國政府是否真心想支持台灣?(圖/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至於近日討論熱烈「史上最硬」後備軍人教召新制,有70.4%民眾支持,對於「國軍延長義務役役期」,也有69.6%民眾表示支持,這代表多數民眾對目前實施及討論中的國軍徵召制度表示認同。

▲是否支持新的國軍教召制度?(圖/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針對此民調,王崑義指出,相較於台灣國際戰略學會於2020年10月的民調,當時有55.1%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台灣,比例還高於本次調查,這顯示近兩年台灣民眾對美國派兵支援信心有所改變,況且數據也顯示,即便多數民眾有保衛台灣決心,但仍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發展、對話交流。

▲王崑義表示,台灣人民很矛盾,想要和平又想要戰爭,戰爭來了又不怕。(圖/譚英瑛)

王崑義表示,台灣人民很矛盾,想要和平又想要戰爭,戰爭來了又不怕,但又希望兩岸和平,否則不會有高達七成的民眾支持和平。

王崑義認為,假使北京主動武統台灣,台灣人將會為保衛台灣而戰,就如同俄羅斯主動進攻烏克蘭,不過假使戰爭因台獨而起,那相對願意為台獨而戰的比例會降低。

趙建民:台烏均缺乏戰爭危機意識

就民調結果,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覺得,執政黨未從烏俄戰爭獲取教訓,總統蔡英文在烏俄戰事後曾表示,台灣跟烏克蘭有三點不一樣:地緣戰略、地理環境與國際供應鏈,趙建民卻認為,在這次烏俄戰事中,美國、歐洲、烏克蘭與俄羅斯從未考慮戰爭將重挫各自經濟,在地緣戰略部分,趙建民則反問,烏克蘭是北約對抗威權國家的前沿,難道不重要?又續問美國究竟是重視俄羅斯威脅還是中國威脅?

▲趙建民認為台灣與烏克蘭不一樣,但台灣處境比烏克蘭更危險。(圖/譚英瑛)

趙建民認為,北約GDP是俄羅斯22倍,軍力則是4倍,美國與北約卻不願意對抗俄羅斯,反之中國現在人口與經濟產值是俄羅斯十倍,且美國在台海無北約組織,一但兩岸有戰事,美國在台海形同是單獨與中國作戰。

此外,趙建民覺得,相較於俄羅斯軍隊士氣受挫,解放軍武統台灣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者軍隊士氣完全無法相比;更何況烏克蘭是主權國家,其主權也獲得美國承諾,但台灣主權迄今未獲國際認可,顯示台灣確實與烏克蘭「不一樣」且處境更加危險。

趙建民說,台灣與烏克蘭兩國均缺乏危機意識,雙方同樣也故意刺激比較大的那一方以獲取政治利益,更稱蔡英文戴著鋼盔校閱後備部隊的作為是「小女生扮家家酒」、軍方派送大量信號槍,以因應低空不明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有的作為,這都顯示政府對於潛在兩岸戰火毫無危機意識。

趙建民又提到,2005年因為時任總統陳水扁的台獨作為,使得中國頒布《反分裂國家法》,2021年蔡英文則在國慶演說上大談「兩國論」是否將促成中國於二十大端出《統一法》,以加速兩岸統一進程,不過兩岸統一的前提是「反獨」,假使台獨作為沒有那麼強烈,中國何必如此激烈促統。

烏俄戰火連帶使台灣兵役制度受到國人矚目,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秘書長張明睿則指出,國家國防力量是由戰略目標、承建部隊管理,以及你的兵器技術能力而組成,當政府有意改變義務役制度時,他曾表示,假使台灣志願役20萬人,政府有辦法補足其人事成本?如此討論卻被當時國內氛圍沖淡,以至於無法就台灣軍事能力進行討論。

張明睿說,志願役與義務役的管理方式不同,部隊長官如何管理與因應,將影響部隊訓練與士氣,他不反對延長義務役役期,但時間要如何安排才是重點,而不是民意一頭熱延長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