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s NEWS


調查新聞

帶您了解最新、最熱門的民調資訊......

【全球民調/南韓】博愛座坐了也尷尬?調查揭民眾誤解與共識落差

  •  2025-04-02
  •  
  •  李映萱

CNEWS195250402a01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大眾運輸上的「孕婦關懷座位」與「殘障人士專用座位」究竟該如何使用?韓國近期一項全國性民調揭示,儘管民眾普遍認同設置這些座位的必要性,但對其使用對象和實際操作上,仍存在不少誤解與心理負擔。

根據韓國調查研究《民意中的民意》小組在2025年初對全國1000名成人進行的調查,近九成民眾支持設置孕婦座位(89%)與殘障人士座位(91%),更有超過九成認為孕婦(93%)與行動不便者(92%)應該擁有優先使用所有座位的權利。然而,高達65%的受訪者認為孕婦座椅數量應「維持現狀」,顯示社會對進一步擴充席位尚未形成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類座椅設置初衷皆為保護交通弱勢者,實際使用情況卻大不相同。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坦言,自己雖非殘障人士,卻曾使用殘障座位;但只有29%的人在非孕情況下使用過孕婦座椅。49%認為孕婦座位應該「保持空著」,顯示使用上有較高心理壓力。

調查指出,孕婦專座因醒目設計與標示,讓非孕者坐上去會有壓力;而即便設有讓座宣導,像是播放孩子聲音的感謝廣播,仍無法完全消除乘客的顧慮。

殘障人士座位也出現混用與誤解。雖然原意是保障所有行動不便者,但有高達74%的民眾將其視為「老年人優先座位」,甚至85%的長者自己也這麼認為。這也導致許多年輕傷者或隱性障礙者在使用上感到尷尬與猶豫。

此外,超過八成(83%)的受訪者肯定孕婦座椅對保護弱勢有助益,六成(60%)認為這政策有助鼓勵生育。相較之下,認為座椅政策導致性別衝突或引發厭女情緒的比例則偏低,僅18%與12%。

在使用權限的認知方面,約七成的人理解孕婦座位也能提供給帶幼兒者、受傷者或行動不便者;而對「誰能坐」的定義也日益模糊。民調顯示,大眾普遍認為只要屬於交通弱勢群體,不論年齡或性別,皆應能使用這些座椅。

結論指出,社會整體對優先座椅的設置目的表示支持,也對弱勢乘客抱有同情與體諒。然而實務運作上,仍需更清楚的溝通與教育,讓「為誰而設」的善意政策真正發揮功能,而非陷入空著也不是、坐了也尷尬的兩難局面。

該調查於2025年1月3日至6日,對1000名南韓18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進行調查,在95%的信心水準下,每次調查的最大允許抽樣誤差為±3.1%。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