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根據108年6月25日至6月26日由CNEWS匯流新聞網委託趨勢民調公司以戶籍設於臺閩地區22縣市且年滿20歲以上的民眾為對象,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進行住宅電話調查所做2020總統選情評估(有效樣本數:1,068人;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0個百分點之內),由於民進黨黨內初選已完成,因此,影響總統選舉較近的變數,自然是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國民黨候選人初選,筆者僅就所獲得資訊內容,由近至遠,進行選情的分析與推測。
一、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初選選情分析
(一)民眾顯現「麵包比愛情更重要」的務實態度
據報導國民黨初選將於7月8日至14日,進行電話民調決定候選人,而在民調之前,特別舉辦三場次的電視國政願景發表會,分別是在6月25號的第一場,主題是「憲政、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安全」;第二場則是在6月29日,主題是「青年、社會、文化、教育」,最後一場則是在7月3日的「經濟、財政、環境、能源」。本次調查乃是在第一場國政願景發表會後進行。
調查顯示,在攸關主權與經濟發展的議題上,民眾仍然最關心台灣經濟發展(89.4%)與兩岸和平與穩定(79.3%)。雖然維護台灣主權與反中國(66%)、台灣外交關係(65.3%)、美中台三角關係(63.4%)均超過六成,然而國人似乎還是採取「麵包比愛情更重要」的務實態度,這與在2019年3月,中央研究院社會所「中國效應專題研究小組」所進行的調查報告發現,「台灣人重視國家主權首次高過經濟利益」的結果並不一致,推測中研院所進行的研究,或許只是因為某些當下情境因素所呈現「曇花一現」的結果,但是否如此,尚待未來歷史檢驗。
(二)國民黨內 郭台銘因各種國政能力的高評價 被視為最適總統候選人
正因民眾最關注的議題仍然是台灣經濟發展及兩岸和平與穩定,因此被民眾認為最有能力促進這兩項發展者,在初選中較有可能出線。經調查發現,在最有能力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五位參選人中,郭台銘獲得最高度的支持(48.4%),高於一直以促進經濟發展為口號的韓國瑜(26.4%),而最有能力維持兩岸和平與穩定者,郭台銘也獲得最高度的支持(33.0%),高於韓國瑜(26.5)以及朱立倫(18.4)。
較有趣的是,過去印象當中,重視經濟發展與兩岸和平者,通常會與維護主權概念牴觸,但是在這份調查中,卻意外發現,郭台銘雖然在「促進經濟發展」與「維持兩岸和平」項目中獨占鰲頭,在其他主權議題的項目中,例如:「維護台灣主權與反中國」、「改善台灣外交系統」與「維持美中台三角關係平衡」,也分別以25.7%,39.4%以及42.6%獲得最高的支持,顯見郭台銘已經逐漸在民眾心目中建立起能夠周旋在美中之間,兼顧台灣主權與經濟發展的印象,顯見邇來郭台銘一連串的報導,例如「怒戳中天記者胸口,痛批國台辦的打手」等新聞,已經有效建立起所欲塑造的領導人形象。
(三)民調顯現出「理性選擇」與「實際偏好」的差距
在上述調查中,郭台銘在國政能力的各個項目上,都取得優先的地位,也因此,當調查問到:在國民黨的五位參選人當中,您認為誰「最適合當總統」時,郭台銘仍以第一名(34.3%)高於韓國瑜(27.3%)以及朱立倫(23.0%)。較意外的是,當調查問到,在國民黨的五位參選人當中,您認為誰「最不適合當總統」時,韓國瑜竟然獲得36.5%的負面評價。也就是說,若理性地進行選擇,郭台銘將可獲得最多民眾的支持,而韓國瑜不但不是民眾理智上的第一首選,且有許多民眾給予負面評價。
但是,當調查的題目改為「在這五人當中,請問您會支持哪一位來做總統」時,卻意外地發現,韓國瑜支持度上升到30.4%,勝過郭台銘的27.9%,由兩類題目的題意來看,前者較強調理論上「最合適」的候選人,後者則由理性選擇改為實際偏好行為,強調實際選擇的行為,兩類數據呈現出來的不同結果,或許可以說明民眾政治人物的支持行為中,感性先於理性的現象。這也說明了,韓國瑜在各種條件以外,確有吸引情感支持的個人魅力。
(四)郭台銘在與韓國瑜兩人對壘的氛圍下或可勝出
但是,即使韓國瑜具有個人的魅力,可以吸引死忠「韓粉」強力的支持,在五人對決下,贏得黨內的初選。但這種贏家的態勢,卻已經不是所向披靡的局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若是國民黨內只剩下郭台銘與韓國瑜對決,則郭台銘將以45.2%大勝韓國瑜的33.6%,這也就是說,在初選之前所剩不多的日子當中,郭台銘若能順利整合其他幾位參選人,形塑出郭、韓兩人對決的態勢,郭台銘便可勝出,並且,即便是未能整合其他幾位參選人的狀態下,隨著時間越接近初選,若其他幾位參選人的民調仍未有效提升,在選民「西瓜偎大邊」的巧妙心理狀態下,選票開始往郭台銘集中,也不令人意外。
二、 台灣總統選情分析
正如同民進黨內的初選,成功地塑造話題,同時抬升了民進黨與候選人的支持度,也使得蔡英文從蔡英文1.0轉型為蔡英文2.0,國民黨最近一段時間,整體的初選過程與結果,必然也會影響整體總統選舉的選情。理論上,台灣總統選情應視國民黨初選後結果,再進行分析,但筆者仍在假設國民黨初選對總統選舉的選情影響不大的基礎上,基於此次民調資訊,進行更遠期的推論。
(一) 蔡英文在一對一的態勢下已經穩定領先
在民進黨初選整合之後,果然如賴清德所言,蔡英文總統已經進化成為蔡英文2.0,根據調查數據,如果是在一對一捉對廝殺的狀況下,蔡英文無論在對上哪一位參選人,都已經居於領先的地位,差距最小的,是蔡英文vs郭台銘,以及蔡英文vs韓國瑜。有趣的是,當蔡英文對上不同的參選人時,呈現遇強則強,愈弱則弱的狀況,當蔡英文(47.7%)VS韓國瑜(40.6%),雖然兩人的支持度都超過40%,但在這種狀況下,蔡英文領先幅度較大,達7個百分點,但當蔡英文(41.0%)vs郭台銘(38.3%),雖然仍然是蔡佔贏面,但所勝幅度並不大,甚至在誤差範圍內,可見得雖然是國民黨的參選人,但韓與郭是兩位性質差異極大的對手,在出線之後,蔡陣營必然會根據最新情勢進行策略調整。
(二) 柯文哲具有影響大局的樞紐地位而成為拉攏的對象
從調查數據看來,雖然目前柯文哲並沒有足夠勝選的支持度,但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舉例來說,在韓、蔡與柯「三腳督」的狀況下,前節蔡(47.7%)勝韓(40.6%)的局面就有可能被逆轉,成為韓(33.4%)>蔡(31.9)>柯(20.4%)的局面,顯見在韓、蔡與柯「三腳督」的狀況下,柯更能夠拉到綠營的支持者。
也因此,吾人不難理解最近傳出「蔡英文選戰操盤手定調不攻擊柯P」的策略,畢竟,在柯文哲民調位居第三位、勝算較小的狀況下,理性的選擇應該是韜光養晦,若然,則蔡英文能在兩兩捉對廝殺下勝出,因此在順勢的狀態下,情勢較有利於蔡英文。然而,中央與台北市政府是否會因為政策因素引起柯文哲的反彈(例如最近的雙子星事件),又民進黨新潮流派系與柯文哲之間的積怨已深,綠營是否真能忍住不攻擊柯P,這種種將是會否激起柯P加入戰局的因素。
(三) 柯文哲的樞紐地位並不存在郭、蔡與柯「三腳督」的狀況下
根據前面調查數據不難發現,在蔡vs郭的狀況下,蔡維持領先局面,而在柯加入戰局,形成郭、蔡與柯「三腳督」的狀況,蔡英文的領先幅度更大,這與韓、蔡與柯「三腳督」的情況不同。推論其原因,應當是柯與韓的支持選民重疊性較小,但柯與蔡的支持選民重疊性較大的緣故;相反地,或許柯與郭的支持選民重疊性也大,因此在柯加入郭、蔡戰局後,無法造成類似於韓、蔡、柯的反轉現象。
本次CNEWS匯流新聞網最新「總統大選評估」匯流民調,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執行,採用家戶電話調查隨機抽樣,調查對象為戶籍在台閩地區22個縣市,年滿20歲的民眾。調查於6月25至26日晚間進行,共計完成1,068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個百分點,調查結果依據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進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戶籍地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