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球民調/美國】川普淨支持率創第二任期新低 短短一週下滑5個百分點

【全球民調/美國】川普淨支持率創第二任期新低 短短一週下滑5個百分點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淨支持率近期大幅下降,根據《經濟學人》/YouGov最新民調,川普的淨支持率,從上週的-13下降到本週的-18,短短一週下滑5個百分點,創下他第二任期以來的新低。

這是否意味美國人對川普的觀感出現結構性轉變?歷來數據顯示答案並不簡單。自2017年第一任期以來,《經濟學人》/YouGov累積126次相關民調,其中有59%的情況是支持率在前一週下跌後隔週反彈,僅41%的情況是持續下降。同樣,在112項淨支持率曾上升的民調中,有66%在下一次調查中再度走低。

調查指出,這樣的循環反映出川普支持率的典型特徵:在新聞議題快速更迭下,民意往往呈現短期波動,而非穩定下滑或上升的單一走勢。即使某些時期看似穩定,也往往包含起伏,並未形成長期趨勢。2017年11月的歷史低點就是一例,當時的下跌並未演變成持續的頹勢。

因此,9月12日至15日民調所見的大幅下滑究竟是新一輪低潮的開端,還只是短暫的民意噪音,仍需持續觀察。如果川普下週的支持率再次下降,或維持在目前低點,可能意味美國人對他的看法出現更深層的轉變;若支持率反彈,則更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民調波動。

本次民調於2025年9月12日至15日進行,共訪問1,567名美國成年人,並根據性別、年齡、種族、教育程度、2024年總統選票、2020年投票率、基線政黨認同與當前選民登記狀態加權,整體樣本的誤差幅度約為±3.5%。

照片來源:Donald John Trump FB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裸體在公共場合中是否應被接受?YouGov 最新民調揭示,美國社會對裸體的態度既矛盾又複雜:一方面,多數人願意在特定環境中接受全裸,另一方面,裸體仍被相當比例的人與性強烈連結,顯示文化與觀念上的分歧。

根據調查,37% 的美國人認為公共裸體更多與性或性行為相關,僅有 30% 將其視為一種非性的自由表達。尤其是不喜歡裸體的人,更容易把裸體和性劃上等號(44%),而喜歡裸體的人則傾向視為自由(45%)。

在具體場合上,多數美國人認為特定環境全裸是可以接受的。85% 認為在私人裸體場所裸體合理,而 79% 接受裸體海灘,63% 的人甚至認為在自家花園全裸也可以。桑拿房則成為最大爭議點:46% 認為可以接受,40% 則反對。

至於在天然水域游泳或鄉村戶外全裸,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覺得可行(34%),但若是在城鎮、公共泳池或市中心街道,支持度立刻掉到僅 5% 至 8%,幾乎沒有社會認同。

性別與年齡對觀點影響明顯。調查顯示,30% 的女性表示不喜歡或討厭裸體,明顯高於男性的 20%。同時,30 歲以下的年輕人比年長者更抗拒裸體(31% vs. 24%),卻也更能接受女性在海灘裸上身(36% vs. 25%)。

此外,在公共場合裸上身方面,差異更為鮮明。85% 的美國人接受男性裸上身,但僅有 27% 接受女性裸上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女性裸上身(38% vs. 17%),凸顯性別觀念的雙重標準。

與英國同類調查相比,美國顯得更保守。英國人比美國人更能接受裸體海灘(93% vs. 79%)、自家花園(73% vs. 63%)、甚至在天然水體中游泳(45% vs. 34%)。在女性裸上身的態度上,英美差距更大:英國有 62% 認為可接受,美國僅 27%。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多數美國人在問卷上表態保守,但超過一半的人曾有過裸體經驗。55% 的美國人承認至少曾在公共場合裸上身或全裸,其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74% vs. 37%)。40% 的人甚至表示自己有過完全裸體的經驗。

其中,最常見的場合包括公共海灘(35%)、天然水域(26%)、桑拿房(18%)、自家花園(17%)。調查顯示,喜歡裸體的人更常在自然水域全裸游泳(45%),不喜歡裸體的人僅有 12% 有過這樣的經驗。

此次調查於2025年8月19日至22日對1,083名美國成年公民進行的線上調查結果。樣本根據性別、年齡、種族、教育程度進行加權。整體樣本的誤差幅度約為4%。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墮胎議題長年在全球引發爭論。加拿大雖然是少數「完全去刑事化墮胎」的國家,但醫療資助與合法性仍常成為焦點。Research Co. 最新民調顯示,加拿大人普遍希望維持現狀,近一半支持墮胎在任何情況下合法,不過在醫療體系是否應負擔費用上意見分歧。

調查顯示,49%的人支持全面合法,比去年增加3個百分點;37%認為只在特定情況下合法;8%主張全面禁止。全面禁止的比例長期偏低,顯示這並非主流民意。女性(52%)、55歲以上者(55%)及魁北克人(58%)的支持度最高;年輕人和男性則多持「視情況而定」。

政黨立場差異明顯。自由黨(61%)與新民主黨(54%)支持者大多贊成全面合法,但保守黨僅36%同意,48%則認為應有限制。即便在保守派內,主張全面禁止者也僅11%。
Research Co. 總裁 Mario Canseco 表示,加拿大支持「徹底禁止」的比例近年始終很低,2022年才短暫達到兩位數。

至於是否重啟全國性辯論,62%民眾認為沒有必要,比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24%認為應重新討論;14%未表態。這顯示多數選民不希望墮胎再成為政治焦點。

在醫療資助方面,44%受訪者支持無論何種情況都由醫療系統負擔;35%認為僅限醫療緊急狀況;11%則反對任何資助。女性(49%)比男性(38%)更支持現行制度。地區上,魁北克最高(51%),安大略與薩斯喀徹溫、曼尼托巴均為45%,大西洋省份43%,卑詩省41%,阿爾伯塔最低僅30%。

政黨立場同樣分化。自由黨(54%)與新民主黨(51%)支持者過半贊成全面資助,但保守黨僅32%同意。

分析指出,加拿大社會相較美國更為穩定。雖然資助問題仍存爭議,但多數人已不願再挑戰合法性本身。未來討論焦點可能集中於「資助範圍」,而非「是否應合法」。

本次調查於2025年8月9日至11日進行,共有1002名成年人參與,數據依人口普查加權。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幅度為正負3.1個百分點。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其誠信形象仍然飽受爭議。根據YouGov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包括國會議員、州長甚至川普本人在內的政客,在有人行賄時「很可能」會接受賄賂,凸顯民眾對政治腐敗問題的憂慮。

調查顯示,與今年一月相比,民眾更可能認為貪腐在共和黨政客中相當嚴重。認為「美國總統」貪腐嚴重的比例從32%升至43%;「國會議員」則從32%升至 41%;「共和黨籍州長」則從23%上升至30%。相較之下,民主黨政客被認為存在嚴重腐敗問題的比例變化不大。

政黨立場也強烈影響認知。民主黨人中,有76%認為共和黨籍總統腐敗嚴重,68%認為共和黨國會議員腐敗;共和黨人則反指,57%認為民主黨籍總統腐敗,55%指民主黨國會議員存在問題。雙方幾乎是「鏡像」式對立。

具體到個人,53%的美國人(其中包括85%的民主黨人、13%的共和黨人)表示,若有人向川普行賄,他「很可能會接受」。這一比例較一月的47%略有上升,顯示川普在部分選民心中誠信形象進一步惡化。

同樣地,49%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總統」會收賄,48%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可能接受賄賂。另有46%的民眾懷疑佛州州長德桑提斯可能收賄,45%認為加州州長紐瑟姆可能會收賄。政黨差異同樣明顯:民主黨人更懷疑德桑提斯,共和黨人則更不信任紐瑟姆。

整體來看,多數美國人普遍懷疑公職人員的廉潔性。73%認為國會議員若有人行賄「很可能」接受,市長與州長也分別有71%和64%的人持相同看法。這反映出選民對政治清廉的信任度正逐步下降。

此調查於2025年8月22日至24日進行,對象為1,080名美國成年人。樣本依性別、年齡、種族、教育程度、選舉投票行為與政黨認同加權,整體誤差幅度約為±4%。

照片來源:川普臉書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現代人還會看鐘嗎?YouGov最新一項針對1,128名成年美國人的調查顯示,僅有一成受訪者表示家中擁有獨立式或落地式鐘錶,比例遠低於掛鐘(54%)、鬧鐘(56%)、智慧手錶(33%)、模擬手錶(33%)及電子錶(14%)。整體而言,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傾向擁有各式傳統鐘錶,但智慧手錶的擁有率卻呈現相反趨勢:45歲以下族群有39%配戴,而年長者僅29%。

調查指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會在清醒時每小時查看多次時間;37%表示數小時才看一次;另有10% 甚至一天只看一兩次。65歲以上受訪者普遍比年輕人更少查看時間。

其中,71% 的美國人能「立刻」讀出指針鐘時間,23%需要幾秒,另有3%要更久。但在世代差異上卻出現明顯反差:95%的65歲以上美國人能立即判讀,而 30歲以下的成年人僅43%能做到。教育程度也成為一大分水嶺,大學畢業生有 78% 能立刻讀出時間,非大學畢業者僅68%。

68%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可能準時出席,僅6%承認比較容易遲到。年長者更傾向自認「守時」。至於不同場合的時間觀,民眾普遍會提早到達音樂會、面試或體育賽事,但在派對上,只有32%會提早到,與31%坦言會刻意遲到的比例幾乎相當。

此調查時間於2024年11月8日前後進行,共訪問1,128名美國成年人,樣本誤差幅度約為±4%。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自2019 年首度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的想法後,他在2025年1 月重返白宮時重申此意,甚至暗示若丹麥或格陵蘭不配合,美國可能動用軍事力量奪取。近期又傳出三名與川普政府有關的人員涉嫌秘密介入格陵蘭政治,再度引發外界關注。根據最新民調顯示,無論是「買島」、秘密影響,甚至武力奪取,絕大多數美國人都不贊同。

格陵蘭島是丹麥轄下的自治領土,2008年居民投票支持維持與丹麥的協議。格陵蘭與丹麥同為北約成員,也與美國保持盟友關係,並設有美國太空部隊基地。根據YouGov 8月底公布調查,僅有24%的美國成年人支持購買格陵蘭島,反對者則高達45%,比例幾乎是支持者的兩倍。政黨立場也顯著分歧:民主黨人以壓倒性比例(72%)反對,僅9%支持;獨立人士同樣偏向反對(46% 對19%);共和黨人則相對接受,44%支持,反對僅17%。

對於以秘密行動影響格陵蘭政治,多數美國人同樣不贊同。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此舉不可接受,僅13%認為可以接受。民主黨人中更有高達82% 表示反對,獨立人士也有65%不支持,而共和黨內則意見分歧,37%認為不可接受,24%認為可以接受,仍顯示反對佔多數。

至於動用軍事力量奪取格陵蘭,更是得不到民心。高達72%的美國人明確反對軍事接管,僅7%支持。這項結果跨越黨派界線,無論民主黨、共和黨或獨立人士,多數都反對武力手段。

此次調查於2025年8月28日至29日在線上進行,共訪問6,996名美國成年人,並依性別、年齡、種族、教育程度、美國人口普查區域與政黨傾向加權。調查的誤差幅度約為±1.5%。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最新《經濟學人》/YouGov 民調指出,美國社會在外交與高等教育等重大議題上的分歧持續加劇。在巴以衝突問題上,30%的美國人主要同情以色列人,26% 同情巴勒斯坦人,23%對雙方同等同情。這4個百分點的差距是自2017年以來調查中最小的差距之一,顯示美國民眾的態度已不再明顯偏向以色列。與此同時,有43%的美國人認為以色列正在對巴勒斯坦人實施種族滅絕,僅28%認為沒有,29%不確定。認為以色列涉及種族滅絕的比例,相較2024年的32%明顯上升。

關於加薩的未來,28%的美國人支持以色列全面控制加薩,42%反對。黨派差異鮮明,共和黨人多數支持,民主黨與獨立人士則大多反對。民調顯示,在主要同情以色列人的群體中,高達72%支持以色列佔領加薩;在同情巴勒斯坦人的人當中,僅有2%表示支持。

在俄烏戰爭方面,32%的美國人希望增加對烏克蘭軍事援助,27%希望減少或取消,21%認為應維持現狀。這是自2023年以來,首次連續兩次調查顯示支持增加援助的比例超過希望削減的比例。不過,對戰爭前景,民眾普遍悲觀。68% 希望俄羅斯最終不再控制烏克蘭領土,但只有11%認為戰爭將以此結果收場,另有59%預測烏克蘭將被迫讓渡部分土地。

川普近期與普丁會面討論戰爭,41%的美國人表示贊同,38%不贊同。大約三分之一受訪者認為會談帶來至少一些進展,但更多人表示看不到實際成果。整體來看,僅35%認同川普處理俄烏衝突的方式,45%表示不認同,反映黨派對立與政策分歧。

在高等教育議題上,川普政府要求大學繳交巨額罰款的措施同樣引發爭議。57%的美國人表示反對,31%表示支持。民主黨人普遍將其視為打壓自由派大學與多元化項目的報復行為,共和黨人則傾向視為追究責任、確保校園安全的合理手段。雖然多數人反對政府直接干預大學的課程、研究與招生,但有39%的人支持增加聯邦政府對科學研究的資助,顯示民眾對政府角色的期待存在矛盾。

此次調查於2025年8月15至18日進行,針對美國18歲成年人,共完成1,568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為正負3.5個百分點。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臺灣調查網記者李映萱/綜合報導

根據《經濟學人》/YouGov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期內的支持率持續下滑,目前僅得到40%的美國成年人認可,56% 表示不認可,為任期內最高不支持率,使得川普的淨支持率(支持減去不支持)降至-16,創下他第二任期最差的紀錄。對比第一任期208週中的表現,僅有5週的數字比現在更低,凸顯川普當前的政治困境。

在態度更鮮明的群體中,強烈反對川普的比例高達47%,幾乎是強烈支持者 23%的兩倍,顯示反對聲浪不僅存在,且比支持力量更加集中。非黨派人士的評價尤為嚴峻,68%表示不認可,僅有20%認可,淨支持率達-49,顯示川普在爭取中間選民上陷入困境。

經濟與就業一向被視為總統評價的關鍵指標,此次民調同樣顯示不利數字。53%的美國人反對川普處理經濟與就業問題的方式,僅39%表示支持,使得淨支持率跌至-14,是川普任期內最低的經濟評價,甚至比第一任期任何時間都來得更糟。過去川普常以經濟政績自豪,但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問題已成為拖累他支持度的重要因素。

民調同時揭示,若今天舉行國會選舉,在已登記的選民當中,民主黨以44%支持率領先共和黨的39%,取得5個百分點的優勢。在尚未登記的選民群體中,民主黨的領先幅度更大,高出共和黨12個百分點。不過,這群人中大多數表態不投票或不確定,是否能轉化為實際選票仍有變數。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近幾週在這群人中的優勢有所擴大,可能為中期選舉帶來額外助力。

川普面臨的挑戰來自多方面,不支持率創新高,反對者集中,經濟議題失分,且在中間選民中形象不佳。雖然川普在共和黨基本盤內仍具優勢,但從最新趨勢來看,他在更廣泛的選民群體中正逐漸失去立足點。隨著2026年國會選舉逼近,民主黨能否鞏固這一領先優勢,將成為觀察美國政局走向的關鍵。

此次調查於2025年8月15至18日進行,針對美國18歲成年人,共完成1,568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為正負3.5個百分點。

照片來源:Donald J. Trump臉書

 

Jason Hafso C2keinmohie Unsplash (1)

臺灣調查網記者許哲綱/綜合報導

今年初由安大略省市政協會(AMO)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2024年加拿大安大略省估計有超過8萬名無家可歸者,相較2022年增長超過25%,若未採取有效干預措施,未來十年人數恐翻倍直逼30萬人。面對嚴峻考驗,近日民調機構Research Co.的一項調查發現,加拿大人對於政府是否能解決無家可歸現象的態度轉趨悲觀,有四成加拿大人認為,即使有適當的政策與資金,無家可歸的問題仍會是國家面臨的一大考驗。

調查指出,雖然仍有55%加拿大人認為,若有適當政策與資金,無家可歸的現象肯定或可能會被消除,但與上次類似的民調相比,下降了6個百分點。另有40%的加拿大人認為,即使有適當資金與政策,該現象肯定或可能永遠會是一個問題,較上次增加5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整體加拿大人對於無家可歸的現象轉趨悲觀。

年輕族群對於解決無家可歸問題抱有較高希望,這一比例隨著年齡層增長而下降,18至34歲加拿大人有70%仍抱有希望,35至54歲有56%,55歲以上則只有41%的較低比例。調查同時顯示,人們對該事態的緊迫性感知顯著下降,有55%的加拿大人認為,無家可歸是重大問題,較上次驟降11個百分點。

過半數的加拿大人表示,過去三年全國(59%,降12%)和所在省份(55%,降12%)的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加,這一比例在其所在市鎮(39%,降12%)和社區(28%,降9%)來的較低;過半的加拿大人(53%,降3%)認為聯邦政府在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上做得糟糕或非常糟,(32%,增1%)的人認為聯邦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好或非常好。

超過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36%,增1%)認為其省份的無家可歸問題管理得宜。在人口最多的四個省份中,安大略省的評分最高(39%,增10%),其次是魁北克省(35%,降4%)、亞伯達省(35%,增1%)和卑詩省(29%,降4)。

超過四成加拿大人認為,缺乏可負擔住房(45%,降5%)和成癮及心理健康問題(44%,降2%),是造成無家可歸的兩大因素。較少的居民歸咎於貧窮和不平等(35%,降5%)、經濟不景氣和失業(30%,降3%)、個人行為和決定(25%,降1%)以及家庭和情緒創傷(20%,降4%)。

本次加拿大民眾對無家可歸現象的看法調查,由Research Co.於6月30日至7月2日執行,針對加拿大18歲以上成年民眾進行線上調查,共完成1,001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1個百分點。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